运动无限 吉利同行 2025吉利世运之夜在蓉城激情开启

吉利撑起成都世运:“智能出行”是噱头还是未来?——一场汽车与体育的世纪对决

谁能想到,这年头体育盛会能被汽车企业“承包”了?8月16日,成都,世运会还没闭幕,吉利就把自家新能源车和高科技玩意儿摆得明明白白,俨然成了主角。说是体育盛会,看来看去怎么有点像汽车科技秀?有人鼓掌,有人摇头,这一场,到底在演哪出?

运动无限 吉利同行 2025吉利世运之夜在蓉城激情开启-有驾

要不是亲眼看到,我都不信。500多辆新能源车,一排排的银河、领克、极氪,像极了车展。火炬传递、火种采集、嘉宾接送,连志愿者都开着吉利。领克900专门护送火炬,全程“保驾护航”,感觉运动员都成配角了。吉利还拉起了将近1000人的服务队,有司机,有志愿者,有工程师,管吃管住管出行,细节到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是,体育盛会本来该是谁的主场?运动员。现在倒好,汽车和科技抢了戏。吉利说自己是在助力赛事,实际上更像是在“秀”实力。卫星、智算中心、精准定位,听起来挺高大上。41颗卫星在轨,开个会调辆车都要看天上的星星。这智能出行,是不是有点太隆重了?有人说这叫引领智能出行,也有人觉得是“小题大做”,运动员跑得快还得靠车接?

说实话,这背后的猫腻,谁都能看出点门道。吉利自打2019年就开始跟体育赛事攀亲,杭州亚运会、哈尔滨亚冬会,到现在成都世运会,场场不落。每次都搬出自己最新技术、最先进车队。2019年,亚运会那会儿,吉利首秀,口号喊得山响。到哈尔滨亚冬会,寒冷考验下,把醇氢电动都搬上前线。到了成都世运会,直接轰轰烈烈地把自家平台和全球赛事绑定。

运动无限 吉利同行 2025吉利世运之夜在蓉城激情开启-有驾

你说这是科技进步,没错。可真到了现场,观众到底是看车,还是看球?吉利的服务团队数据摆在那儿,18号晚上收官,服务超过1.5万人,跑了35万公里。挺唬人的,但这数字背后,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改变了运动体验?是不是有点“数字游戏”的味道?

我身边有熟人吐槽:这么多高科技,运动会还叫运动会吗?还不如叫“智能出行博览会”。有网友也酸:“体育本是热血拼搏,咋变成了开新能源车比谁稳?”其实道理也简单,科技和体育,本来该是互相帮衬。问题是,现在的助力变成了主角,谁还记得运动员的汗水和泪水?

再说吉利的体育文化推广,听起来挺暖心。吉利全民运动会,联合各种国家队,还请大凉山的孩子们来成都开眼界。公益吗?那是有一点。可品牌广告味道有点重,连签约队伍都成了吉利的“代言人”。有老百姓就问,这到底是让孩子们享受运动,还是让大家记住吉利这仨字?难不成以后踢球还得穿印着吉利logo的球衣?

运动无限 吉利同行 2025吉利世运之夜在蓉城激情开启-有驾

有人肯定要说,企业有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没错。可别一边讲情怀,一边宣传自家车,这样的公益到底能做多久?是不是一到赛事结束,笑脸和关注都跟着撤了?感觉有点像“网络热搜”,热闹一阵子,冷了就没人管。要是真心做公益,能不能再低调一点?

再说回吉利自封的“国际化智慧出行伙伴”。乍一听,挺唬人。什么叫国际化?总不能光靠在赛事上露露脸就算吧。技术牛,车队多,服务周到,都不错。但国际赛事是运动员的舞台,吉利要不要这么高调?是不是应该像台下的观众一样,默默支持,而不是一上来就霸占C位?

吉利的“智慧出行方案”确实先进,也让中国品牌有了底气。可一旦太想突出自己,容易让人觉得体育只是陪衬。行业里有不少人就私下议论,吉利现在的动作有点“过”。本来是幕后英雄,偏要抢到台前。体育和科技该怎么搭配才不抢戏?这事真得好好琢磨。

运动无限 吉利同行 2025吉利世运之夜在蓉城激情开启-有驾

其实,大家都清楚,大型体育赛事离不开社会力量和企业支持。问题是,支持归支持,别反客为主。吉利这次的动作,给体育赛事带来便利,也让中国汽车“露脸”。但你说让运动员和汽车抢风头,有点太夸张了。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有的说中国制造牛,有的直接吐槽成了吉利的广告大会。

各位想想,体育是不是该回归本真?科技是不是应该低调点?就像京剧舞台,锣鼓再响,主角还是生旦净末丑。你要是锣鼓抢了戏,观众看啥?

不少人说,吉利的高科技以后能不能走向世界,还得市场说话。体育赛事是全球盛会,别把商业和科技弄成主角。中国品牌想做大做强,靠的不光是刷存在感,更应该用真技术、真服务打动人。不是光在现场摆摆车、秀秀卫星就了不起,咱还得让世界认同中国车的品质,不是靠噱头。

运动无限 吉利同行 2025吉利世运之夜在蓉城激情开启-有驾

有的专家说,吉利这一步是中国企业突破的象征。也对。可要是一味高调,谁都受不了。普通观众其实最在乎的是比赛本身,科技是锦上添花,千万别变成喧宾夺主。懂技术的人还明白点内在门道,不懂的只会觉得吉利在抢戏。

还有一层意思,吉利带来的智能出行体验,真有那么好?不少司机说,新能源车省心,卫星定位准,调度确实高效。这点不能否认。但咱换个角度,要是没有这些车,赛事能不能办?肯定能。不是说吉利没用,是现在的吹捧有点太过。如果每个赛事都这么做,运动员还能不能成为主角?

再看吉利的公益和文化推广,有点像是新瓶装旧酒。全国各地搞运动会,签约一堆小众体育队伍,热闹是挺热闹。可是,这些支持能不能持续?是不是一换城市、一换赛事就换了主子?大凉山的女孩们来成都体验,感动是真感动。可如果只是做个样子,转头就走人,意义又有多大?

运动无限 吉利同行 2025吉利世运之夜在蓉城激情开启-有驾

还有一说,吉利的国际化目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现在说自己是“智慧出行伙伴”,有点早。技术这东西,得用时间检验。你说在赛事上露脸就能代表中国智造?市场可不是那么好骗的。

说到底,吉利这次确实下了血本,也让成都世运会多了不少科技味。但热闹归热闹,体育赛事还是要以人和竞技为本。汽车和科技是帮手,不能是主角。吉利要想成为真正的国际品牌,得靠稳扎稳打,而不是这场场面的热闹。

网友们也吵得不亦乐乎。有的说吉利是民族骄傲,有的说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营销。大家都盯着吉利的动作,等着看他们下一步怎么走。有人用网络流行语调侃:“吉利开进赛场,运动员都得靠边站。”有的则说,“别忘了,比赛还是要靠实力,不是靠车速。”

反过来想想,如果没有吉利,这场世运会是不是还一样精彩?要是没有那么多“科技加持”,运动员是不是反而更能成为故事的主角?吉利的出现,到底是体育的加分项,还是让比赛变了味?这事,谁都说不清。

现在就想问,各位怎么看?吉利这么高调地冲进体育赛事,是给大家带来便利,还是抢了运动员的风头?科技和体育,究竟谁该唱主角?难道咱以后的运动会,都要变成车展和高科技大会吗?这问题,真值得大家好好琢磨琢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