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车,既不像SUV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MPV那样“商务范儿”十足,而是低调地把优雅和实用缝进一条流畅的车顶线上——你会为它买单吗?
在中国,这种车叫旅行车。它在欧洲是家庭出行的标配,在日本是“瓦罐迷”的心头好,可在国内,它更像是一个被遗忘的符号。人们要么追求三厢轿车的体面,要么奔向SUV的高坐姿和通过性,旅行车夹在中间,不上不下,成了小众里的小众。
但就在9月16日,杭州,华为和北汽联手扔下了一颗“瓦罐炸弹”——享界S9T正式上市。增程版30.98万元起,纯电版32.98万元起,这不仅是鸿蒙智行旗下首款旅行车,更是华为又一次把“技术理想主义”塞进钢铁躯壳的尝试。
余承东站在台上说:“这是我坚持要做的。”这句话轻飘飘的,可背后藏着的是华为对智能汽车生态的执念。他没说的是,这辆车几乎把华为能塞的技术全塞了进去:乾崑智驾ADS 4.0、百万像素智慧大灯、全维防碰撞4.0、途灵平台、鸿蒙ALPS健康座舱、悦彰音响卓越系列……听起来像不像一部会跑的Mate 70?某种程度上,它确实是。
问题是,技术堆得再满,也得有人买账才行。在国内,旅行车从来不是“刚需”。大众的蔚揽、奥迪的A6 Avant、沃尔沃的V系列,都曾试图打开市场,结果要么加价卖不动,要么干脆退市。消费者不是不懂它的美,而是觉得“不实用”——你看,SUV能走烂路,MPV能拉全家,这车长得好看,但“不像个正经车”。
新能源时代也没改变太多。市面上撑得起旅行车门面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极氪001、腾势Z9GT、蔚来ET5T。它们靠设计和性能勉强撑起一片天,但销量谈不上爆发。现在,享界S9T想靠“华为光环+全栈科技”破局,听上去很美,可市场会买这张“智能瓦罐”的票吗?
有意思的是,北汽这次是真的押上了身家。张建勇在发布会上金句频出:“余总是地球最强产品经理”“余总出品,必属精品”,甚至放话“当S9T卖爆的那天,就是余总再次封神之时”。这话听着像捧杀,可背后是北汽的无奈与豪赌。极狐品牌多年不温不火,高端冲不上去,销量拉不起来,享界成了它唯一的“翻盘剧本”。未来三年砸200亿,工厂产能翻倍,9月21日就要交付——这不是试水,这是背水一战。
而对华为来说,这又是另一盘大棋。鸿蒙智行的“四界”——问界、智界、尊界、享界,已经累计交付93万辆,连续14个月拿下中国品牌成交均价第一。从手机到汽车,华为正在用“技术赋能”重构车企的生存逻辑。这次和北汽的合作,也不再是简单的“贴牌卖车”,而是升级为“车企+华为科技全生态”的战略共同体,从研发、制造到渠道,五大体系深度绑定。这已经不是合作,更像是一场组织层面的“融合实验”。
可问题也正出在这儿。华为越强,车企的存在感就越弱。消费者买的是“华为汽车”,还是“北汽+华为”?当张建勇把所有功劳归于余承东时,人们记住的是“余神”,而不是享界背后的北汽团队。这种光环效应短期内能拉销量,但长期呢?一旦光环褪去,品牌还能靠什么站立?
回到旅行车本身。享界S9T能不能火,或许不在于它有多“华为”,而在于它能不能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在中国,旅行车一直缺一个故事——不是技术故事,而是生活方式的故事。它不该只是“后备箱加高的轿车”,而应是“带着家人去看山海的移动客厅”,是“逃离城市时最优雅的伙伴”。如果华为和北汽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也许,这片荒芜的市场真能长出新芽。
只是,技术可以复制,生态可以搭建,唯独生活方式的养成,需要时间。当所有人都在追逐“智能”“豪华”“旗舰”的时候,有没有人愿意慢下来,去欣赏一条车顶弧线背后的诗意?
享界S9T来了,它带着华为的野心,北汽的孤注一掷,和一整个细分市场的疑问上路了。它能打破偏见,还是又一次“叫好不叫座”的技术秀?答案不在发布会,而在接下来的每一个家庭做出购车决定的瞬间。
毕竟,再强的“地球最强产品经理”,也未必能改变一群人的审美习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