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里科技最近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看的我是既惊讶又佩服。你敢信吗?这家企业其实就是从摩托车起家的力帆科技转型而来。如今,它已经从传统制造业顺利转身,迈向了智能驾驶的新赛道。想当初力帆摩托车还算家喻户晓,不少人小时候为了骑上它,偷偷攒零花钱。如今,它一头扎进了看似高大上的人工智能领域,俨然成了一家高科技公司。这剧情反转,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千里科技能走到今天,可不是单靠运气。它能有现在这架势,背后可是三座大山做靠山一是背靠吉利控股,堪称资源库加吸血宝藏;二是有AI领域响当当的人物——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操刀技术发展;三是强将云集,前华为车BU总裁王军领衔,团队研发能力杠杠的。再看看它的成绩2025年上半年营收41.84亿,增长率高达40%,大规模成功部署智能驾驶模型,这波成绩单简直让人刮目相看。
千里科技的转型故事揭示了一个重要启示能不能玩好“传统制造+AI科技”的组合,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的时代成功破局。传统模式就像老式马车,再坚固也终难比拼飞跃的电动车。而结合AI技术的传统企业,有望在这波浪潮中抓住“隐形冠军”的机会,成为行业的黑马。尤其是千里科技推出的“千里智驾”解决方案,更像是一把利剑,切开了智能驾驶这片红海市场。想想看,其产品覆盖L2+到L4自动驾驶场景,从辅助驾驶到完全无人驾驶,都有它的一席之地。
之所以千里科技的沉浮故事如此引人入胜,核心关键就在于它的转型操盘手——印奇。如果你认为印奇仅仅是个靠技术吃饭的学霸,那可就错了。这位大佬1988年出生,清华“姚班”出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奈何学历是底子,创业才是拼的本事!他创办旷视科技,拿下了“AI四小龙”的名号,这转行到汽车领域,直接让陷入智能化瓶颈的力帆科技重获新生。这中间的战略大挪移,那才叫做教科书级别的资源整合。吉利入股、华为大神加持,再配合自身的技术能力,短短一年,就实打实做到营收暴增,这波操作谁看了不想拍手叫好?
不过,别光看到亮点,问题也是赤裸裸摆在面前的。千里科技收入确实增加了,但营收大头还是来自传统整车和摩托车业务,AI解决方案贡献有限,还处在“烧钱进化”的阶段。虽然整体转型已逐步显现端倪,但短期可见盈利仍是场考验。说白了,这波转型是赌对方向了,但离最终胜利还得再努力爬几个山坡。
其实,千里科技的故事反映了更大的行业趋势。中国的出行产业已经从传统燃油车和电动车时代,进入了智能化时代。以前咱们看八点档都在感慨主人公家有辆好车挺风光,可现在大家的焦点是电机性能、自动驾驶系统、甚至玩起比拼语音助手有多智能。如果这一趋势稳步升温,那么涌现出更多跨领域混搭型公司也不是没可能。这一波浪潮里,谁押对了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服务生态,谁就能在市场上风生水起。
作为“新AI+出行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千里科技凭着技术创新和市场敏锐度,大有打造成为综合服务平台的潜力。它的多模态智能座舱能听你说话还懂你情感,情绪识别、个性化推荐样样不在话下。看这架势,未来车可不再单纯是交通工具,还得做你的“生活管家”,连下班路上顺手剁手一个外卖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话说回来,智能化赛道虽好,却也有不少雷要踩。毕竟千里科技的毛利率还不到7%,而营收过亿的对比下,利润却相对“害羞”。都说初创是最烧钱的阶段,大模型、数据研发通通少不了。但千里科技的“抢跑”能持续多久,他们能不能撑到盈利的春天、冲破隐形拖累,这才是更大的看点。
从千里科技的这艘转型之船驶向智能化大海开始,我们如同在头排坐看一场大戏。力帆的蝶变故事固然精彩,但我们回头一想,那些没上船就可能拥抱落后却错失风口的传统制造业,难道不该从中吸取一点经验教训吗?智能化明明眼下大势已成,你还要在原地守着船不舍得扬帆起航?或许下一个千里科技,就藏在我们身边,而它需要的无非是一次决心飞跃罢了。你说,换了是你,敢不敢让船离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