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现在新能源车市场有什么新鲜事,我只能说,新能源车的热闹程度不亚于大妈广场舞,只不过跳得不是舞,是技术和口号的“斗牛舞”。增程车这东西,以前被某些高贵冷艳的厂家视为汽车圈里的不明风物,属于“脱裤子放屁型”创新。什么油耗、电池、续航,好像都在技术的道德高地上互相喷。如今好了,世道轮回,风水轮流转,昔日鄙视链顶端的厂家们,也纷纷在增程车里玩出了花样,堪称新能源圈“真香定律”的又一铁证。
说到增程车,我想起当年有个段子:有人看不上小混动,嫌电池太小,像是喝了两口二锅头就想飚车;有人看不上大油箱,觉得你本质还是烧油,连环保都薅不死。可到了2024年下半年,增程车quiver一抖,成了一笔“玄学账”:原本增程车被指责“大油箱小电池”,怎么看都像是早饭吃两口电,中午晚餐全靠油,俨然油电双修各捞一把。
但现在呢,人家玩起了“小油箱大电池”,纯电续航一上来直接350km,一脚踹到主流纯电车的饭碗旁。你要觉得纯电不够有安全感,增程器一来,轻轻松松把续航推到1300公里,还敢不敢说自己出远门只能靠96瓦的大肠杆菌发电?都说时代变了,但没想到,只是换了个电池,现实就变成了段子。
广汽昊铂HL这车,最近刚上市,增程版标价26.98万起。这26.98万是什么概念呢?在当今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你花上一年的工资,就能买到一个能跑1300km、还能当电动车、油车、发电机、快充桩的多面体,简直比老马家卷饼摊还卷得彻底。新车搭载的是宁德时代骁遥电池——据说是能在电池圈里蹦迪、能在续航圈里跳广场舞的电池,容量高达60kWh。不用担心电量见底,不用等深夜神仙下凡续航,一个充电插头可能就能比我手机充电还高效。
纯电续航350km,别告诉我你上班来回要跨越省界,普通城市上下班,五天路程一口气扛下来不在话下。虽然家里还没装充电桩,但有了这个电池,你也能尝试做一把充电侠,10分钟快充200km,感觉比我用美团点杯奶茶还快,连舔杯子的时间都省了。
不过,纯电玩得好,增程也不可怠慢。昊铂HL的增程器据说发电效率能达到3.73kWh/L,这数据放在老旧油车里可能连做个小夜灯都费劲,现在直接变成随车移动发电站,开着去西藏也不怕被电“滋”死在半路。峰值充电功率85kW,谁还去充电桩排队?在高速服务区拍个抖音,说不定电已经满了。
别忘了现在油价,92号汽油维持在7.22元/升,增程发电算下来成本只要1.94元/kWh。这是新能源的逆天算术题:吃油比吃电还省,发电比充电桩还快,开着开着你都怀疑是不是进了技术多胞胎生育医院。用油发电,这话放在前几年绝对会被新能源信仰者喷成“技术原罪”,现在却成了卖点。难怪说汽车圈没有永远的道德高地,只有风向变了的草地。
有人要问:“家里没充电桩,路上充电不方便,怎么办?”往年是满世界找桩、排队等充电,表情宛如过年抢购五花肉。今年不一样了,油枪直接成了电源插座,燃油加完秒变电力。这什么莫比乌斯环的逻辑啊?不是说新能源要无油化、去发动机化,怎么现在又心甘情愿玩油电结合的爆笑复合型选手?社会就是一边批评传统,一边传统内味儿越来越浓,最后卖方市场乐开花,买方市场半信半疑,技术狗苦笑一下,又是一年“脱裤子放屁”的高光时刻。
不信你问问下半年买车还在燃油和新能源之间犹豫的朋友,再问问那些快被充电桩队伍气疯的老司机,大家对增程车是不是多了些复杂与暧昧的眼神?市场已经布局了一大票大电池的增程新车,广汽、理想、小鹏、甚至传统“油罐厂”也都跃跃欲试。等这些车批量上市,纯电车还敢自称“通勤刚需”,燃油车还敢“高保值”?那得看你是不是每天都和时间赛跑,不然只能在新旧技术焦虑中用脚投票。
说到这里,该顺便调侃下这些汽车厂家。曾经为技术纯洁性高喊口号的厂家,如今也在成本和市场压力下转型升级,摇身一变成为“油电并重”的全能王。你若问他们:“不是曾经嘲笑过增程车?”对方一定会用“战略转型”四字大法,顺便扯上环境保护、人类幸福、可持续发展等几个高级词,把一切调头行为包装成“技术创新”。听着都像哪位当年说“黑天鹅”的经济学家,如今也在吃烤鸭。
更讽刺的是,为了拉客,厂家文案也用上了“灵活补能、无忧续航、随充随走”的字眼,不知道的还以为买车能顺便买一份好生活。其实呢,补能方式再灵活,你还得承担各种变数:电价涨跌、油价飘忽、充电桩扩建缓慢、人均用车焦虑涨到新高。你觉得买了增程车就是跟矛盾和焦虑Say goodbye,结果发现新旧问题依然如影随形。这种一边主打创新,一边继续沿用旧方案的荒诞,简直是汽车产业的“佛挡杀佛,魔挡杀魔”。
别怪我黑色幽默,市场就是这么搞笑,你敢认真,它就敢翻车。新能源车给人的不确定感,比你对象说“没事,就是有点想你”还飘忽。新能源说要去油,油车说要混动,混动车说要增程,增程车说要纯电,纯电车又说要油备胎——一圈圈下来,新能源车圈终于实现了轮回,大臣策马回朝,最后发现一切创新不过是“旧瓶装新酒”。
你以为纯电车能解决所有通勤焦虑?那是假设你家楼下有十个免费充电桩,还能踩着祥云上班。现实是大多数人既没有私人桩,服务区快充还要排队等天使下凡。增程车的大电池让人心安,但用机油发电的时候,油价一涨,你会怀念那个曾经用充电桩抢座位的日子。350km纯电续航,确实能覆盖主城区一周通勤,但你要是想跑川藏线,电池就成了吃鸡游戏里的急救包,只能应急。
技术是进步了,市场格局也在变,但用户的焦虑细菌却繁殖得更快。这没有什么“最终解决方案”,只有一次次的新瓶子装上老问题。厂家永远在新旧之间找平衡,用户永远被营销话术拉着左手和右手博弈,油电之间都是“你不是不行,只是我更想要”。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生怕错过新的技术革命,又怕成了最后一轮的“技术孤儿”。
当然了,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值得鼓励。只是当下这种“油电混搭,补能随心”的新潮流,看上去很美,实则让人无感。你要信厂家宣传,最后一定会发现“灵活补能”这事,就跟健身房充值一样,刚开始很燃,后来慢慢磨成了摆设。你想要告别能耗焦虑、新能源通勤恐惧症,最后发现只不过又多了个能用油买安心的理由。
结尾是惯例,来点自嘲:作为一名天天吹着空调、关心新能源热点的键盘车主,我的通勤半径只有出租车撑不起的地铁站。我花半天看完汽车圈的新势力发布会,最后发现自己的电动车要么在小区门口晒太阳,要么和燃油车们一起学习如何更快进维修厂。大电池增程车来势汹汹,技术工艺一浪更比一浪高,不知道啥时候,连我的榴莲都能插上快充,开到北极圈捞一把极光。
新能源的荒诞就是这样,笑中带泪,吐槽中夹杂真实。如果你还在纠结买车买哪种,记住一句话:油电兼收,增程为王,反正最后,你一定会被技术创新的段子笑出声,然后又默默付了钱。就像生活,你问我怎么选,我说:反正不管怎么选,套路一定比车多。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