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辆车能让成年人在副驾零重力座椅上陷入沉思,那大概率不是因为“空间太小,梦境难寻”,而是像新一代智己LS6这种,副驾椅可以121°几乎平躺,手边还有冷饮,面前一块15.6英寸的大屏,冰箱叮一声,凉气扑面。有人说,这是“移动的家”。倒不如说,这更像“移动的幻象”—让人短暂相信,生活的苟且,全系标配远离。
理智一点看现场:试驾活动现场,后排塞进仨身高180+的大块头,司机一脚电门踩下去还向我要歌单。此时我在想,这辆号称“自带超充桩”的大家伙,真就能像宣传那样,一脚油门(呃,一踩加速踏板)都是未来科技的味道?
先交待案件背景,新一代智己LS6到底做了什么——这不是法庭调查,所以允许我用点大白话。厂方说它有“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纯电续航450公里,综合能到1500公里。800V快充平台,15分钟灌进310公里电,快得有点像付了通行费还走应急车道。兼容主流充电站,还能智能推荐空桩。这等于是把“焦虑”先斩后奏,留下满格电量和安稳脑电波。
空间呢,的确够膨胀。刚才那仨体重加起来接近恐龙的壮汉,后排还能踩着地蹦哒。副驾零重力模式,翻折座椅、后排1米腿部空间、15.6英寸娱乐大屏,还有那台冷饮自动抵达手边的车载冰箱。大五座SUV就应该这样,谁劝人自驾游不带点仪式感,谁请滚出后备箱。
智能与性能也是LS6的两把钩子。IM AD 3.0智能驾驶,全国无图NOA,号称“鬼探头”都能识别,安全指标高于人类6.7倍。新底盘、后轮转向,5米车长拐弯像紧凑车,两个腔的空气悬架,高速飙弯体感连老司机都忍不住怀疑是调酒师手里出来的鸡尾酒。麋鹿测试82.7km/h,堪比你追梦里的帕加尼。
价格与权益——这里没法不冷静。20.99万起步,48000台订单大多数燃油车老用户转化。加钱装激光雷达、Orin-X芯片,和那些新势力竞品比,比你家楼下老理发店收的还便宜三五千(当然,也得你不在帝都三里屯剪头)。终身免费智驾,五年省下三万块,对比动不动订阅服务年费6000,好像真有点“开电车省钱”的既视感。电池还可以租,从19万起入手。这种灵活,做了几年刑警的我看,跟审讯里的“心理战术”异曲同工,那就是——不给你拒绝的理由。
你要说,智己LS6是不是从根上解决了“新能源焦虑”,或是下定“全民楼下都能停”的定论?这话我恐怕得翻一翻日程表,毕竟不是所有城市、所有小区都能给你装上自家专属充电桩,而且,公共充电桩的占用与维护,偶尔也有一松就全掉线的既视感。电车再好,遭遇物业“架子”,也只能停电。厂家口中“长续航出门无忧”,终归也要打个问号,毕竟异地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生图现场远比PPT残酷。
而说到智能驾驶,虽然数据动听,但“人机共驾”的灰色地带总在,技术做得越多,司机反而更容易“神游”。人类的大脑,总有“备用进程偷懒”的本能,可能技术越发达,责任归属越模糊。如果出了事,算法有错,人情能讲吗?
当然,职业病让我对这些顶配装备总觉得是“豪宅买雕花地板”—你能用但能不能长期买单,还是另一码事。智己LS6把一切做进20万级价位,但我们都明白,今天的“性价比”往往到下个软件订阅周期就变身“上车费”,谁也不是活雷锋,更何况车企的数学,永远快过消费者的脚步。
总的来说,LS6给了用户一种“想象不到的出行可能性”,空间、电量、用车细节都做得极致,打破了老一代新能源SUV“或爽或挤、要么贵要么没”的死循环。大白话说,要想全家出行既体面又不破产、既不怕远行又不心累,“像LS6这么玩的不多”。
但我也好奇,当补能焦虑、空间焦虑、智驾焦虑都“被解决”后,新的焦虑会不会就此孵化?比如,拿什么让你不在车里打工、不开成司机、不开出家庭冷暴力?满车的智能和舒适,终归装满的是人性的小九九。
新一代智己LS6,体验很好,功能拉满,甚至把用户需求提前预支了一把。但智能出行的终点,真的就是四轮沙发和满满大瓶饮料吗?咱们这么在乎“舒适、高智、超充”的终极体验,未来会不会忘记了开车原本的乐趣和小心翼翼的敬畏?
又或者,这一切超越当下的定义,本就是把答案交还给了下一个用车的你?
至于试驾之后,真有人愿意天天窝在副驾的零重力里边追剧边通勤,这插件我也挺想装进人生。遗憾没开发“反催婚”、“自动投递彩礼”的功能,毕竟车能给的生活安慰,总得有个尽头。还是那句话,“人到车上的焦虑消失了,车下的事还得自己活明白”——这,大概就是所有大五座SUV努力的方向,也是无解的现实。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