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
2023年3月31日
目 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汽车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优化升级,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形成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与规划路线图(2020-2024年)》。
(二)基本原则
“十四五”以来,随着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氢能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探索开展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动加氢站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加快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在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在新能源、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指出要加强氢能等新兴领域标准研制。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统筹布局,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本标准体系与规划路线图全面整理国内外氢燃料电池相关现行标准,编制氢燃料电池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提出氢燃料电池产业关键标准制修订建议和标准化路线图。旨在解决行业技术标准总体框架不清晰、关键标准缺失、自主标准推广不足、上下游协同度低、标准专利情报弱等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的问题。
(二)编制依据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三)编制思路
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框架(见图1)基于国内外氢能标准化现状和氢能产业标准需求、技术发展情况,将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划分为六个子体系:基础与管理、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系统、整车。这六个子体系覆盖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保证了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同时,紧密结合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应用推广的优势和经验,将标准体系第一层细化展开到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
根据标准体系框架各级目录,结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内在结构,将国家、行业、地方、团体等各级标准进行筛选分类,整理了涵盖氢燃料电池汽车国家标准127项、行业标准11项、地方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待制定标准83项的标准体系明细表。就目前标准体系情况而言,储运、燃料电池系统和整车应用方面的标准相对较完善,基础与管理、制备和加注方面的标准比较缺失。因此,待制定标准中需求程度较大的多集中在基础与管理、制备和加注方面。
三、标准体系结构图
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氢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结构图
更多资料请访问新质力文库浏览下载https://findmanual.cn/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