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越发火爆,新技术在汽车设计里头可是屡见不鲜,尤其是那种“隐藏式门把手”,成了不少车型的新亮点。
这玩意儿不仅让车外表看着更干净利索,还显示出车子越来越聪明,科技感十足。
不过,这种看起来挺精美的设计,其实暗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看了不少关于新能源车出事故的报道,发现车身都被撞得凹凸不平、变形厉害。
还算幸运啦,车主当时还没受到伤害。
不过说实话,不清楚是不是大家不知道怎么开这种车门,还是别的啥原因。
导致车门打不开,错过了宝贵的黄金救援时机。
车里的人赶不上及时逃出,反而遭受了二次伤害,救援也因为耽误错失了最佳抢救时期。
在紧急时刻,车门打不开,救援人员只能用破窗啥的特别办法来救人,这样一来,救援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这不仅揭示了新能源汽车在高端科技设计背后,存在安全和应急反应方面的问题,也让我们对新技术的风险掌控产生了很深的反思。
在传统燃油车那个时候,车门的开启主要靠机械拉线一类的东西,出了事故,只要车门不变形,驾驶员和乘客基本上都还能顺利打开车门。
随着新能源车的盛行,那种隐藏式门把手可是越来越受欢迎,但它们可是相当依赖电子系统啊。一旦发生碰撞,电源一失灵,电机出了毛病,说不得门把手就打不开,锁住的装置也是搞不定。
特别是那些全隐藏式门把手,都是完全藏在车身里,得靠电力驱动才能拉开。一旦电源出了问题,或者系统出故障,车门就可能打不开了。
即使车身结构没有受到大规模变形,也难以帮救援人员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这不仅暴露出设计上的缺陷,还隐藏着安全隐患。
从设计创新到安全失衡:如何权衡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和“科技感”无疑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其中隐藏式门把手也算是个典型代表。
它不仅代表了车辆的现代化水平,还在降低车身空气阻力、增强外观美感方面实现了一次技术的突破。
可是说到车辆的安全性啊,技术的创新虽然带来了不少便利,但也引发了一些让人忧心的问题。
和老式的机械解锁方式比起来,电子门把手确实让车辆看着更酷、更智能,可是也带来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出事的时候,车门可能没办法迅速打开。
为了应付这事,有些车厂已经在设计上加了备用电力系统,就为了确保关键时刻门还能开得了。
比如在控制器上装上超级电容,或者把备用电源藏在车门锁里,这样即便电一断,门还能顺利打开,不会出什么岔子。
不过,这些提升方案的花费其实不低,差不多每辆车会多花个一百块左右。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里,如何兼顾创新和安全,已经变成了汽车厂商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