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爆发!30家企业抢滩,续航突破1000公里?

宁德时代实验室里那块能量密度冲到500Wh/kg的全固态电池,要是真能落地,意味着咱们日常开的电动车续航能干到1000公里以上,这差不多是从北京一口气开到南京不充电。

全固态电池爆发!30家企业抢滩,续航突破1000公里?-有驾

但行业内的人却在私下嘀咕:这么高的能量密度,会不会牺牲安全性? 毕竟,液态电池烧车的新闻还没凉透呢。 数据很炫,但现实的路测才刚起步。

2025年刚开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这几家头部企业就跟约好了似的,齐齐把量产时间点锚定在2027年。 技术路线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有的押注硫化物,有的死磕聚合物,还有的走混合路线,说白了,大家都在抢“谁先搞定量产”这张门票。

宁德时代玩的是“硫化物+凝聚态聚合物”复合电解质,目标简单粗暴:能量密度冲上500Wh/kg。 这个数字要是真能实现在车上,续航突破1000公里基本是板上钉钉。 但实验室数据归实验室,装车后的稳定性、循环寿命才是大考。 毕竟电池不能光跑得远,还得扛得住夏天暴晒、冬天冻透的日常折腾。

国轩高科倒是务实一点,推出的“金石电池”能量密度标在350Wh/kg,但体积能量密度做到了800Wh/L,而且电芯循环寿命拉到3000次。 他们已经悄悄开始装车路测了,不拼纸面参数,拼的是“长寿命+高安全”场景。 说白了,有些厂追求跑得远,国轩想的是跑得久。

全固态电池爆发!30家企业抢滩,续航突破1000公里?-有驾

孚能科技选的是纯硫化物路线,预计2025年就能量产60Ah电芯,能量密度瞄准400-500Wh/kg。 他们对外透露“技术成熟度已具备规模化基础”,这话听起来挺稳,但硫化物材料对湿度敏感,生产环境得像芯片车间一样洁净,成本能不能压下来,还是未知数。

中创新航的“无界”全固态电池,则在容量、运行压力和寿命上同步突破,电芯容量超过50Ah,明显是瞄着高端车型去的。 亿纬锂能更野,把应用场景拓宽到低空飞行器。

2026年他们要推出的全固态电池,不仅要适配乘用车,还得扛得住高空低温、剧烈振动,这步子迈得有点大,但也说明全固态的潜力远不止轿车。

瑞浦兰钧、蜂巢能源这些企业都在抢滩。 蜂巢的目标很明确:用能量密度400Wh/kg以上的全固态电池,去攻克8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续航的高端车型。 一旦成功,电动车用户天天念叨的“续航焦虑”可能真就成历史了。

全固态电池爆发!30家企业抢滩,续航突破1000公里?-有驾

不过,全固态电池也不是没有痛点。 硫化物怕水,氧化物导电率低,聚合物高温性能差,每条路线都有自己的“先天病”。

而且量产工艺全是新课题,现有的液态电池产线根本用不上,相当于重盖一座工厂。 这也是为什么各家都把量产节点设在2027年前后,不是技术没突破,是产业链还没跑通。

价格更是绕不过的坎。 业内估算,目前全固态电池的成本大概是传统液态电池的三倍。 就算技术全成熟了,头一批装车的估计也只有百万级的豪车用得起。 普通家庭想用上千公里续航的固态电池电动车? 可能还得等规模上来、成本滚下去。

但竞争已经白热化。 30家企业,30条路线,2027年就像一道生死线。 谁先量产,谁就能卡住高端市场的身位;谁稳定性和安全性翻车,可能就直接掉队。 这场仗,打的不只是技术,更是节奏。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