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避让时速210公里,是噱头还是真功夫?实测结果惊人

最近,汽车圈里流传着一个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消息,说是一台国产大型SUV,腾势N9,在一项极其严苛的安全测试中,做出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成绩:在时速高达210公里的情况下,紧急变线避障,车身稳如泰山,丝毫没有要侧翻的迹象。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就引起了巨大的讨论。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可能吧?

高速避让时速210公里,是噱头还是真功夫?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时速210公里是什么概念?

那是在高速公路上都严重超速的速度了,在这样的速度下做极限的转向动作,别说是重心本来就高的大型SUV,就是专业的赛车恐怕都得掂量掂量。

这究竟是厂家为了宣传而搞出来的噱头,还是咱们中国的汽车技术真的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高度?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技术,它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开车又意味着什么呢?

咱们得先弄明白,这个测试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文章里提到的“鱼钩测试”,是国际上公认的,用来检验车辆高速紧急避障时抵抗侧翻能力的一个标准程序。

它的过程非常考验车,简单说就是让车辆高速前进,然后驾驶员或者机器会突然猛地向一个方向打轮,模拟躲避突然出现的障碍物,紧接着又立刻反向打轮,把车身修正回原来的车道。

整个车辆在地面上画出的轨迹,就像一个鱼钩的形状,因此得名。

这个动作会瞬间让车辆的重心发生剧烈转移,产生巨大的离心力,就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拼命地想把车给掀翻。

所以,能通过这个测试的速度越高,就代表这台车的底盘功底越扎实,主动安全性越高。

在腾势N9公布这个成绩之前,这个领域的标杆是谁呢?

高速避让时速210公里,是噱头还是真功夫?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是保时捷,一个以卓越操控性能闻名全球的德国豪华品牌。

它们的一款车型曾经以82.4公里/小时的成绩,在这个测试的排行榜上占据了长达五年的头把交椅。

请注意这个数字,82.4公里/小时,这已经是被全球汽车工程师们仰望的顶尖水平了。

现在,腾势N9直接把这个数字拉高到了210公里/小时。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超越了,这几乎是跨越了一个时代。

这就好比大家都在比谁跳得高,世界纪录是2.5米,结果有个人直接跳上了二楼,这自然会引来无数的疑问和审视,大家都会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要解释清楚这个看似违反常理的现象,就得深入到这台车的技术核心里去。

腾势N9能做到这一点,靠的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神器”,而是一整套高度协同、用电信号和智能算法来控制车辆姿态的全新体系。

这套体系的核心,就是原文提到的“云辇A双腔空悬”和“三电机易三方”技术的深度融合。

我们用大白话来拆解一下。

首先,“云辇A”可以理解为这台车有了一套反应速度极快的“智能腿脚”。

高速避让时速210公里,是噱头还是真功夫?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传统的汽车悬挂,就像人穿着一双普通的鞋子,路面有什么颠簸,车身就跟着晃,转弯时车身侧倾也是被动的。

而“云辇A”这套系统,它给车子的四条“腿”都装上了可以主动调节软硬和高低的空气弹簧,并且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脑”在指挥。

当传感器检测到你要向左急转弯时,车身会本能地向右倾斜,这时候,“小脑”会在千分之一秒内下达指令,让右边的悬挂立刻变硬、升高,像一根柱子一样撑住车身,同时让左边的悬挂适当变软、降低,把车身往回拉。

这一推一拉之间,那股想要让车翻倒的力量就被极大地抵消了。

然而,光靠悬挂系统在垂直方向上“撑住”车身还不够,真正实现质变的是“三电机易三方”技术在水平方向上的精妙控制。

传统的燃油车只有一个发动机,动力要经过变速箱、传动轴等一系列复杂的机械结构才能分配到轮子上,这个过程有延迟,控制也不够灵活。

而腾势N9前面有一个电机,后面则有两个电机,分别独立驱动两个后轮。

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优势,叫做“扭矩矢量控制”。

还是用刚才那个向左急转弯的例子,在悬挂系统努力工作的同时,车辆的控制电脑还会给两个后轮下达不同的指令:它会让左后轮的电机减少动力输出,甚至施加轻微的制动力,让这个轮子转得慢一点;同时让右后轮的电机加大动力输出,让这个轮子转得快一点。

这么一来,就会在车尾产生一个帮助车头向左转的“扭转力”,就像有人在后面推了你一把,帮你更轻松、更稳定地完成转向。

当这两个系统——一个管上下、一个管左右——通过一个中央大脑完美地协同工作时,这台车就仿佛拥有了生命,它不再是一台被动承受物理定律的钢铁机器,而是一个能够主动预判和调整自身姿态的智能体。

高速避让时速210公里,是噱头还是真功夫?实测结果惊人-有驾

聊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核心问题:210公里/小时的测试成绩,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究竟是噱头还是真的有用?

客观地说,它既有展示技术实力的“噱头”成分,更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

说它是“噱头”,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驾驶中,几乎永远不会遇到需要在时速210公里的情况下做极限避障的场景,这更像是一位武林高手在展示他能举起千斤巨鼎,是一种实力的宣示。

但它的真正用处,恰恰就体现在这份“冗余”的安全能力上。

我们都知道,一座设计承重100吨的大桥,让一辆10吨的卡车通过,会让人感觉无比安心。

同理,一台有能力在210公里/小时的极限速度下保持稳定的车,当你在我们国家法定的最高限速120公里/小时行驶时,万一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你需要紧急打方向盘躲避,它能给你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将是那些勉强通过80公里/小时测试的车辆所无法比拟的。

在那个生死一线的瞬间,正是这份深不可测的技术储备,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车辆不会失控、不会侧翻,从而保护车内我们最珍视的家人。

对于一台经常承载全家出行的SUV来说,这种极致的安全保障,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噱头。

所以,腾势N9的这个成绩,其意义已经超越了一款产品本身。

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化结合的赛道上,实现了一次重要的突破。

过去,我们谈论汽车的操控和底盘,言必称德国的精湛工艺。

而现在,中国的工程师们用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利用电驱动反应快、控制精准的天然优势,结合强大的智能算法,解决了传统燃油车时代难以根治的物理难题。

这是一种技术路线上的自信,也是一种发展模式上的超越。

它向世界证明,在汽车技术的新时代,中国品牌不仅能够并驾齐驱,更有能力在某些关键领域,去定义新的标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产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