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油发电、电力驱动,这种“另类新能源车”:为何销量如此火爆?
它烧油。却不直接驱动车轮。它用电。却不需要到处找充电桩。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矛盾。甚至违反直觉?但就是这样的“四不像”产品——增程式电动车——正在2024年的汽车市场掀起一场静默革命。
数据显示。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暴涨78.7%。远超纯电和插混。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你可能会问:既然最终还是要烧油。为什么不直接买燃油车?既然能充电。为什么不干脆上纯电?问题提得很好。但也恰恰暴露了我们对于汽车能源模式的传统想象。正在被悄然颠覆。
所谓增程。本质上是一台“自带燃油发电机的电动车”。系统始终以电力驱动车辆。发动机只作为增程器使用。专职发电。不参与直接驱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城市通勤中。你就是开着一台纯电车。静谧。顺滑。响应快。而当你驶上高速。或者开进充电桩稀缺的偏远地区。增程器启动。烧油发电。继续供电。
它解决的从来不是“技术纯度”的问题。而是“能源焦虑”的现实痛点。
纯电很好。但里程焦虑仍在。插混也能省油。但纯电体验往往短暂而受限。大多数插混车型标称纯电续航几十公里。实际使用中发动机频繁介入。电机功率偏低。加速体感远不如电车来得直接和迅猛。而增程车坚持电驱为主。电池容量更大。驱动性能更接近纯电。同时还没有充电焦虑。系统自动完成能效切换。用户不需要思考“现在该用油还是用电”。
你不用再做数学题。你只需要享受驾驶。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理想为代表的品牌。把增程车的用户体验卷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三十万级别。你能得到带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座舱。二排独立座椅支持通风、加热和按摩。车顶屏幕、杜比音响、主动降噪——这些曾经百万豪车才有的配置。如今正在成为家庭用车的标配。
它不是在卖技术。而是在卖一种“被尊重”的体验。
你不需要懂热效率。也不用纠结串联并联。技术终究要回归服务于人。增程车之所以能撕开市场。正是因为它直面人的不安——对续航的不安。对基础设施的不安。对体验降级的不安。它或许不完美。或许被诟病“过渡方案”。但市场上最成功的产品。从来都不是最完美的技术结晶。而是最懂用户痛点的解决方案。
它甚至重新定义了“豪华”。不是用排量或电池度数来标价。而是用体验的厚度来说话。
所以。下一次当你听到“烧油发电”这个词。不要急于否定。汽车工业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最终留下来的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但一定是最贴合普通人生活的方案。增程车的走红或许恰恰印证了一点:在技术路线之争的喧嚣背后。消费者正在用钱包投票。投给那些——让自己更自由、更舒适、更少焦虑的产品。
技术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是否合乎时宜。
而这一次。时代选择了包容与实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