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 M03破局背后 小鹏的甜蜜与烦恼
20万交付背后是精准的价格锚点。小鹏MONA M03用7个月时间完成从0到20万的跨越。10万到15万用了4个月,15万到20万仅3个月。加速曲线背后,是11.98万的起售价击穿了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防线。
这款车让许多曾经觉得小鹏“高不可攀”的消费者成功入手。一位销售描述上市初期的盛况:试驾车从早到晚都在路上,根本回不了门店。9月交付量突破2万创下小鹏历史新高,其中MONA M03贡献过半。
爆单的代价是产能的煎熬。最畅销的620超长续航版交付周期已延长至17周。9月下定的车主原本期待年底前提车享受置换补贴,如今多数被推迟到明年1月。这意味着他们将面临1.5万元的补贴损失。
小鹏给出的解决方案是1500积分/天的补偿。但愤怒的车主并不买账。社交媒体上,“请给延迟交付的M03车主一个说法”的呼声持续发酵。一位河北车主直言:“没有信用,这就是在戏耍消费者。”
供应链成为最大瓶颈。小鹏MONA系列研发负责人姜文承认,肇庆基地的生产端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供应链。他们已派驻员工到供应商处联合办公。这已经不是小鹏第一次遭遇产能问题——2023年G6上市时,交付周期同样一度拉长至17周。
保守的预测加剧了困境。小鹏管理层最初对MONA的月销预期是万台水平,但现实远超预期。即便9月两度扩产,仍无法满足激增的订单。
新车的冲击让局面更复杂。10月12日发布的小鹏P7+,预售仅两小时订单突破3万。部分MONA M03的意向车主开始动摇——是继续等待,还是转订产品力更强的P7+?
何小鹏将MONA M03与P7+视为小鹏新十年的开始。他承诺未来3年将有10款全新车型。但交付能力成为横亘在所有爆款面前的终极考验。
从G6到MONA M03,小鹏似乎找到了制造爆款的密码。但如何将订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交付量,这道题比产品定义更难解。一位销售坦言:“如果这个月MONA交付能过2万,说明产能还在提升。如果还是上月水平,交付还会延长。”
爆款是甜蜜的负担。对小鹏而言,20万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