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底,很多人忙碌了一整年的辛苦钱终于落袋为安,买车的念头就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开始在心里疯长。
打开手机,各种汽车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什么“年底冲量,价格抄底”、“错过这次再等一年”,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里也跟着痒痒。
对于大多数预算在十万左右的普通家庭来说,这个选择题尤其难做。
是该踮踮脚,去够一个听起来更有面子的合资B级车,还是踏踏实实地在这个竞争最激烈的A级家轿市场里,精挑细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伙伴?
今天咱们不谈那些虚无缥缈的品牌光环,就实实在在地聊一聊,最近市场上几款关注度非常高的A级轿车,看看它们到底各自有什么真本事,又适合什么样的消费者。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市场上的两位“老将”——日产轩逸和大众朗逸。
这两款车,可以说是中国A级家轿市场的缩影,它们常年霸占着销量排行榜的前几位,背后是数百万中国家庭的信赖。
先说日产轩逸,它最大的标签就是“舒适”。
这个舒适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你只要坐进它的后排,就能立刻明白为什么它被称为“移动的大沙发”。
它的座椅填充物非常厚实、柔软,对身体的包裹和支撑做得恰到好处,长途乘坐也不容易感到疲惫。
这种对舒适的极致追求,也体现在它的驾驶感受上。
那台CVT无级变速箱,工作起来极其平顺,加速过程就像电车一样线性,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顿挫感,对于经常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上班族来说,这种体验无疑是非常友好的。
当然,为了这份舒适和极致的燃油经济性,它在动力上做出了妥协。
那台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只有一百二十多匹,如果你想体验什么叫推背感,那轩逸确实给不了你。
但换个角度想,对于一个家庭用户来说,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周末去趟超市,这样的动力完全足够了,而且它百公里五个多升的综合油耗,实实在在地帮你省下了不少油钱。
再加上它宽敞到有些夸张的后排空间,裸车价格在优惠后也相当有吸引力,所以它能卖得好,完全是抓住了家庭用户最核心的需求:舒服、省油、空间大。
再来看大众朗逸,如果说轩逸是一位体贴入微的“暖男”,那么朗逸更像一个踏实可靠的“经济适用男”。
你在马路上看到朗逸的概率,可能比看到邮筒的概率还要高。
从产品力本身来说,朗逸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亮点,1.5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6AT变速箱,动力表现不温不火;内饰设计也是万年不变的大众风格,缺乏新意。
但朗逸的成功,恰恰在于它的“中庸”和“可靠”。
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大众品牌多年来积累下的良好口碑,以及极其出色的保值率。
这意味着你买一台朗逸,开起来省心,维修保养非常方便,几乎任何一家修理厂都能轻松搞定,配件价格也相对低廉。
几年之后想换车,你会发现它的二手车价格依然坚挺,亏损相对较小。
对于很多第一次购车的家庭来说,这种“不出错”的选择,远比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来得重要。
它在空间、配置、油耗等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均衡,虽然不会给你带来惊喜,但也绝不会让你失望。
这种稳扎稳打的风格,精准地契合了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消费观念。
说完这两位合资领域的常青树,咱们再把目光转向咱们自己的国产品牌,看看它们又是如何在这个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的。
近几年来,国产车的进步速度大家有目共睹,它们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靠低价和堆配置的形象,而是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真正的突破。
比如长安逸动,它走的就是一条截然不同的“性能路线”。
在同价位合资车还在普遍使用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时候,逸动直接搭载了长安自主研发的蓝鲸1.5T涡轮增压发动机,能爆发出接近两百匹的马力,扭矩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三百牛米。
这个数据放在A级车里,堪称“性能怪兽”。
反映在实际驾驶中,就是它的起步和中段加速都非常有力,高速上超车也信心十足,能给驾驶者带来一定的驾驶乐趣。
同时,它的空间表现也毫不逊色,尤其是后备箱的容积,非常可观。
当然,受限于成本,它的内饰用料上塑料感还是比较强,整体的精致感和合资老牌车型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但是,考虑到它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能提供如此强悍的动力和实用的空间,对于那些追求性价比、对动力有一定要求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如果说长安逸动是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实现了对合资的“弯道超车”,那么比亚迪秦PLUS DM-i则是在新能源赛道上,对传统燃油车进行了一场“降维打击”。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很多人对家用车成本的认知。
首先,它能上绿牌,在很多限牌限行的城市,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其次,它的DM-i超级混动技术,核心逻辑就是“能用电就不用油”。
在有充电条件的情况下,你可以把它当作一台纯电车来开,官方提供的55公里或120公里纯电续航,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人一天的通勤需求,每公里的电费成本甚至不到一毛钱。
即使在没电的亏电状态下,它的发动机也主要以发电为主,驱动为辅,油耗也能控制在百公里四升左右,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日系混动车还要低。
再加上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使得它的最终落地价格非常有竞争力。
这种极致的省钱能力,对于每天都要开车通勤的上班族来说,诱惑力是致命的。
当然,它也并非完美,比如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噪音会比较明显,底盘的滤震质感相比同价位的德系车也还有提升空间,而且电池在冬季的续航表现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
但瑕不掩瑜,它凭借其革命性的技术和无与伦比的经济性,成功地在A级车市场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款主流车型,市场上还涌现出了更多细分化的选择。
比如一汽-大众的全新速腾L,它虽然定位是A级车,但无论是车身尺寸、外观气场还是内饰的科技感,都在努力向更高级别的B级车看齐。
它搭载了大众最新的1.5T EVO2发动机,动力和燃油经济性都有所提升,并且配备了诸如L2级智能驾驶辅助、大尺寸中控屏幕等一系列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科技配置。
它的目标客户非常明确,就是那些预算在A级车范围,但又希望获得越级体验的消费者。
当然,它所搭载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在低速蠕行时的平顺性,依然是部分消费者顾虑的地方。
而在纯电领域,像比亚迪海鸥这样的车型,以不到十万元的价格,提供了三百多公里的续航里程,小巧的车身在城市里穿梭自如,停车方便,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用于日常代步、接送孩子,其使用成本极低,也成为了一种非常务实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