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推广国产小客车上牌“一件事”,新增六项交管“一网通办”服务

北京一间媒体室里,台上几张幻灯片像电影预告片一样,先放出一个小片段:新车落地后,车主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车牌、行驶证、保险、购置税这些传统“跑断腿”的手续就能一次性办妥。

这画面让在场不少人眨了眨眼:真的有这么方便?

悬念刚埋下,答案随即揭晓。

公安部在10月14日召开发布会,宣布一桩看上去平凡却触及万家烦恼的改革。

从11月1日起,全国推行国产小客车新车上牌的“一件事”服务,同时上线六项交管网办新举措。

背景数字像砝码:截至2025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达4.6亿辆,轿车3.6亿辆,驾驶人5.5亿人。

面对这个体量,任何一点流程优化都能撬动巨量时间与成本。

现场细节给人一种流水线被重构的感觉。

过去购车后往返车管所、拿发票、验车、交材料,常常耗掉半天甚至整日。

试点数据显示,河北保定等八城自今年5月率先试跑后,线下办理新车上牌的时长,从原先两个多小时压缩到网上半小时以内。

技术上,部门打通车辆销售发票、购置税、保险等信息通道,取消纸质凭证;在“交管12123”APP里新增“一件事”模块,集成选号、上牌和选车、购险链接;与三十多家整车厂合作,开启“新车预查验”,实现信息跨网共享,真正做到“购车后不去车管所也能办完”。

记者与一位刚在试点城市完成网办的市民对话。

记者问:“真不需要上门验车?”市民笑着说:“不用。我在家吃了碗面,牌就办好了。”另一位车商代表则在电话里斟酌措辞:便捷是卖点,流程透明能把客户信任拉回来,但数据互通对厂商与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专家补充,减少纸质凭证既省力又环保,不过信息安全、数据准确性必须跟上。

发布会还宣布六项新增网办服务:网上解除车辆抵押登记、网上申领大件运输临时号牌、网上补换机动车登记证书、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便捷驾驶人考试相关业务办理、以及网上申请校车驾驶资格。

公安部:推广国产小客车上牌“一件事”,新增六项交管“一网通办”服务-有驾

此前已有三十五项业务实现网办,新措施推出后总数增至四十一项,估算每年将惠及上亿人次。

官方数据显示,仅在今年已为群众减少办事材料逾五千万份,推出的高效举措累计超过一百六十项,为群众和企业节约办事成本一千多亿元。

这番改革带来欢呼与疑问并存。

支持者认为,流程简化意味着时间回到家庭与工作,效率提升也利于汽车产业往高质量发展走去;批评者关注点落在数据共享可能引发的隐私风险和地区间推行不均衡。

社交媒体上,有用户点赞“再也不用请假去车管所了”,也有网民提醒“希望别把复杂转移到网上,让不会操作的人更为被动”。

换个角度看,这场改革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像把繁复手续装进自动售货机:按下按钮,东西出来了;但机器需要电,也要有人维保。

问题接着来了:设备够稳定吗?

系统能承受高并发流量?

基层窗口人员如何转岗?

这些都牵涉到配套能力建设。

文章收尾处回到那张幻灯片上放的短片景象。

改革不是魔术,效果要靠实践检验。

对普通买家而言,这意味着更少的排队和纸张;对管理者,意味着重塑信息流与责任链。

现在留给读者的,是一个简单却重要的选择题:面对越来越多的在线便民服务,社会应该优先强化哪一项配套能力——信息安全、基层服务培训,还是系统稳定性?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一起把这件“看似小事”的改革讨论得更明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