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儿,京东真的打算造车了,还定了个很快的时间——11月9号。听说首款新能源车就要亮相,这消息一出,我朋友圈那帮汽车行业的老铁们都炸了。毕竟京东不是小打小闹的,算是中国民营企业里的扛把子,底气绝对够。
说实话,京东进军造车,我第一反应是这能靠谱吗?毕竟造车不像卖货那么简单,背后牵涉到研发、供应链还有渠道的复杂博弈,但仔细想想,他们能在外卖、物流领域当头兵,顺势切入汽车也不是没理儿。京东手里那庞大的全国物流网和用户数据,可能恰恰是别人难复制的优势。
小插曲:上次和一个做汽车零部件供应的朋友聊天,他说,京东这种巨头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把供应链拉成一张网,而不是一条线。 给我印象深刻。说得直白点就是,别人造车往往像是捡材料拼车,京东更像是在建一个工厂加仓储的生态,这东西长期能省不少坑。
而且,这回定位新能源也很合时宜。现在市场上新能源车型已经不少了,1-2年的新品牌冒出来像春笋一样,但大多数还是靠代工或小批量研发。京东这波动作,估计不会是纯跟风,他们自己资金量和渠道完全能撑起大手笔研发投入。记得业内一个研发老兵说过,资金链像城墙,没城墙的研发就算有点技术也扛不住市场风浪。
京东说要做新车,不代表立马能拿下市场。中国车市不再是单纯拼价格,更多的是服务和品牌忠诚度的竞赛。新进者除了得搞定产品硬实力,还得跟用户打交道,尤其是那些开过比亚迪、蔚来、特斯拉用户的心态,京东得花不少功夫。用户选新能源车,除了电池和续航,也很在乎售后、换电甚至是二手保值率。
我刚翻看了手头几个新能源车主的讨论群,有人吐槽小众品牌保值率撑不起车贷,有人点赞大品牌的服务体系跟靠谱。京东如果背靠京东物流那套成熟体系,理论上能把售后网点铺得很满,但这里又涉及研发和供应链的磨合,别小看了这中间的坑——比如一大波电池供应商谈判,甚至是芯片短缺,还有零部件国产化的问题。
话说芯片短缺这事儿,说真的,我前文有点一笔带过,但其实对新车企业影响得更大:老厂商已经摸透了供应链路线,还能有限度调货;新玩家一旦没门路,车辆交付和性能落地就得硬生生拖延。这个点京东会不会占优势?猜测下,估计他们有充足资金砸进供应链,找大牌芯片厂或许不是难事,但具体能否确保长期供货,是个变数。
再说价格吧,按照我估算,京东第一代新能源车入门价格应该在15万到20万之间,这价格带已经很拥挤了:威马、合众、零跑这些品牌也在抢市场。举个例子,零跑C11动力够用,续航400多公里,且产品体验上口碑不错。京东的新车想从中脱颖而出,要么靠更硬核的技术,要么靠更实在的购车体验。说句题外话,这点我倒是很好奇:京东真的会用互联网直销模式推车吗?毕竟传统渠道还有经销商话语权,能不能跳出套路自己玩有点未知数。
说到销售渠道,这也是我认为京东一项大优势——自家电商平台。汽车传统销量很依赖4S店,而新能源车则多了网销和直销。京东电商的用户基础,尤其是年轻群体,很契合新能源车的潜在买家。据说有销售员跟我抱怨,传统4S店模式累死了,客户都想线上看车下单,我们还要花时间陪客人转店。京东如果搞出线上线下一体的新模式,确实有可能掀起波澜。
有意思的是,我一开始觉得京东造车肯定是下一个雷,但是越想越觉得,像京东这么有现金流的民营大户,不是随便做做概念那么简单。毕竟造车是个长跑,哪家都撑不了太久。他们的快节奏布局,给我感觉不像是造车新手小白,而是铁了心要干的大动作。
(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了,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京东最近和几家智能汽车软硬件企业都有合作洽谈,意图把车内软件和智能化推到比较高的层级。我跟同行们笑说,这是不是要把京东原本的电商算法植入车载系统,做到懂你所需?有点小期待。
说到这里,我就想问,京东的车会不会完全摆脱传统车企的影子?毕竟研发流程、供应链和渠道这三驾马车没有一家能轻松全控,哪怕是传统巨头也一样。京东可能会在某些环节打通优势,也可能会陷入新造车的成长烦恼。你觉得,京东如果真能做好售后,能不能像它撑起电商那样撑起新能源汽车?或者说,京东造车到底还缺点啥?
我倒是挺好奇,京东这个出行新人,接下来会不会带来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玩法?就像他们之前杀入外卖,改变了市场格局一样。按理说,和汽车业掺和久一点,他们内部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的人也得越来越懂行。有没有可能这不止是卖车,某天还能变成出行生态的生力军?那种把物流、汽车、充电桩、公路服务连成一体的画面,虽然现在看还遥远,但有没有点意思?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京东造车这条路不容易。跑通这场供应链加研发加用户体验的三重考验,需要的不只是钱,还要耐心和智慧。到时候买车的用户,特别是我身边这帮对车有讲究的朋友,可能会更多拎出刚体验后的感受。这让我特别期待,京东究竟会不会给国产新能源车市场来个大身板震动?
你怎么看?如果京东真的发力了,这市场会更热闹还是更难熬?比起只会喊口号的什么新四化,京东能不能做到新实化?真想听听你的看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