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

公交的黄金时代是否真的一去不复返?在城市的繁忙街头,曾经每天穿梭不息的公交车,正逐渐变得稀少,甚至出现秒变货车的奇景。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是行业的危机,还是转型的阵痛?

当我们习惯了公交车的陪伴,却突然发现它的身影变得模糊,心中难免生出疑问:公共交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去年,国内多座城市的公交公司纷纷传出亏损消息。以成都为例,2024年虽然收入超过11亿元,但亏损仍高达1亿元以上;苏州的情况更令人担忧,收入虽高达2.28亿,却要面对高达28亿的庞大运营成本。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城市不得不裁撤部分线路,甚至出现全城停运的极端局面。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这背后的原因似乎并不复杂:一方面,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习惯。私家车、网约车、共享单车……各种新兴出行工具抢占了公交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从2020到2022年,城市公交客流量直线下滑,甚至不足2014年的一半。

另一方面,财政支持的逐渐减少也让局势雪上加霜。过去,公共资金是公交行业的救命稻草,如今资金更多流向教育、医疗等刚性需求,公交的救命钱逐渐枯竭。再加上燃料、人工、维护成本不断上涨,公交企业的日子变得愈发艰难。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面对困境,公交公司开始试水各种创新。

南昌推出“商圈+公交”“文旅+公交”,试图用旅游和文化场景吸引乘客;南京则探索“快递+公交”,白天载客,夜间变身快递车,利用空闲线路赚取第二份收入。郑州与顺丰合作,将闲置场地改造成快递分拣场,既节省空间,又提升效率。

这些创新尝试令人耳目一新,但能否真正扭转颓势?答案尚未明朗。行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更需要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同。公众是否愿意接受“公交+快递”“公交+旅游”的新模式?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有人担心,公交车会不会像一些曾经繁荣的行业一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实,答案并不那么简单。作为城市血脉的公共交通,具有不可替代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即使面临困境,需求依然存在。

未来,公交不会完全消失,而是以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面貌出现。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绿色能源……科技的力量正逐步改变公交的面貌。

无人驾驶公交已在部分城市试点,未来或许成为常态。这不仅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大幅提升服务品质。绿色能源的应用,也让公交变得更加环保、可持续。

一年亏损四千万,全国陷“关停潮”!艰难求生的公交车会消失吗?-有驾

公交行业的未来,不仅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效率,更关乎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每个人都应关注这个行业的变化,因为公交的复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减少私家车使用,支持公共交通发展;也希望政府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你多久没坐过公交车了?你愿意尝试那些新颖的“公交+”模式吗?你觉得,公交行业还能走多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为公共交通的未来出谋划策。

参考资料:南方周末《“白天拉客,晚上拉货”:城市公交自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