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这片江湖,好日子好像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想当年,欧美日的大厂们那叫一个风光,几乎把所有技术都攥在手里。中国车企想造车?对不起,九成的芯片都得从人家那儿买。
博世这样的巨头,靠着这门生意简直赚翻了。过去十几年,在中国砸了600亿,最后揣着1.2万亿满载而归,这买卖,做梦都能笑醒。
可最近,这池平静的水,被人扔进了一块巨石。欧洲芯片巨头意法半导体,突然曝出亏了整整10个亿。这可是自打2013年以来,头一回啊!外媒的标题也直白得吓人:全球汽车芯片,天要变了。
躺着挣钱?梦该醒了
意法半导体刚发的二季度财报,那数字,简直辣眼睛。营收直接掉了14.4%,营业亏损更是高达1.33亿美元,换算过来差不多就是10亿人民币。这一巴掌,直接把它扇回了十年前。
要知道,意法半导体可是全球第五大汽车芯片供应商。在燃油车的时代,它就是绝对的赢家。人家最拿手的微控制器(MCU)、功率半导体,就是传统汽车的大脑和肌肉,靠着技术门槛和先发优势,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可惜啊,那个在燃油车上建起来的安乐窝,正被一股来自东方的巨浪冲得七零八落。这个市场,再也不是那个闭着眼都能捡钱的地方了。
不是世界变了是你没跟上
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市场不行了?恰恰相反!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简直是在用飞一样的速度狂奔。产量连续八年都是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新能源车对芯片的需求,比油车多好几倍,这本该是芯片厂开香槟庆祝的好事儿。
那问题出在哪?出在人家要的东西,你给不了。现在的新能源车,玩的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池管理这些花活儿。背后需要的,是AI芯片、高精度传感器,还有新一代的碳化硅。你再看看意法半导体的仓库,超过六成还是给油车准备的老古董。
转个身都比别人慢半拍,结果只能眼巴巴看着中国这块最大的蛋糕,自己却一口都吃不着。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2%一路跌到今年的7%,被时代的大脚,毫不留情地踹到了一边。
国产的刀生态的墙
更要命的是,中国本土的力量站起来了。这根本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从价格到生态的全面围剿。
就拿IGBT功率模块来说,以前进口的一个要2000块。当中车时代电气、斯达半导这些国产玩家冲进来,二话不说,直接把价格干到了800块一个。最气人的是,性能反而还给你提升了三成。
这种“便宜又好货”的国产替代一上来,意法半导体的毛利率,就从前几年舒舒服服的42%,暴跌到了现在的28%。钱,越来越难赚了。
如果说价格战还只是让你流血,那中国车企自己动手搭的“芯片生态”,就是直接来要你命了。比亚迪自己建了个济南半导体,12英寸的车规级晶圆都自己造了。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扭头就去投资地平线、黑芝麻,把芯片、算法、整车全串到了一起。
这下好了,人家自己玩成了一个圈,你一个在圈外卖零件的,还怎么往里挤?国际巨头们丢掉的,已经不只是一张张订单了,而是对整个行业未来的话语权。
结语
意法半导体这声亏损的警钟,是为所有传统芯片巨头敲响的。它用血淋淋的现实告诉全世界,在新能源汽车这场大变革里,没有谁能永远是霸主。
当中国的芯片产业,从一个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的学生,变成了并肩同行的伙伴,甚至在某些地方已经开始领跑的时候,全球供应链的重新洗牌,就已经注定了。
在这场巨变中,谁能真正放下身段,把自己融入到中国的创新生态里,谁才能笑到最后。而对于我们自己的芯片和汽车产业来说,这既是冲破封锁的绝佳机会,更是重塑世界格局的时代使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