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

在日常的更新中,最近一段时间我没怎么提零跑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家公司还有一个让我之前看不懂,并为此冥思苦想很久的情况。

——那就是这家公司的估值,太低了!(低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有看不见的坑)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具体的计算过程就不谈了(我已经反复验算了4-5遍),资本市场目前给予零跑汽车的估值,明显是造车新势力中最低的,它的估值,甚至要比过去处于倒闭舆论的蔚来还要低。(现在蔚来因为ES8的爆单,估值稍有反弹)


注意,这里我说的是“比过去处于倒闭舆论”的蔚来还要低,这其实正常来讲是一个有点不可思议的地方。


因为零跑卖的车平均成交价再怎么低,起码规模上来了,而且这家车企是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单季度盈利的造车新势力,这怎么看都不可能倒闭,但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资本市场给它的估值仍然要比蔚来低一点。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市场出了问题(大概率不是),要么是我的认知有漏洞(大概率是如此)。

所以我就多问了几个人他们的看法,以及结合了网上的一些观点,总结出如下几个方向:


1.盈利能力的质量与可见性:零跑汽车的盈利主要依赖严格的成本控制,部分机构担忧其可持续性。
2.增长预期与市场天花板:销量增长强劲(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增长155.7%)。但机构(如瑞银)对其国内销量增长预期低于市场共识,担忧激烈价格战会挤压其利润空间。
3.商业模式与资产结构:与Stellantis的合作前景虽好,但海外业务的具体利润贡献仍有不确定性,且本地化生产需等到2026年,短期会有关税等成本。
4.品牌与技术壁垒:优势在于卓越的成本控制技术(如全域自研)和运营效率,其标签是“性价比之王”。(意味着品牌不能带来溢价,成本控制技术也不能带来溢价)


这四个应该就是资本市场不愿意给零跑高估值的原因了。
不知道大家认可不?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我针对这四条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我的答案。
首先是盈利能力的质量与可见性:市场上很多机构/投资者认为零跑汽车的盈利主要依赖严格的成本控制,因此部分机构和投资者担忧其可持续性。

我的思考:零跑盈利能否有可持续性,最关键还是看它有没有一条哪怕是很小,很mini的护城河,让车能够持续卖出去,或者让消费者有理由选它。就零跑汽车本身而言,它有几个独特的,有区别于其他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地方


(1)零跑汽车本身的定位,从表面上来看是在5-20万的市场和比亚迪、吉利这样的老牌车企进行厮杀,但实际上零跑汽车的定位中,除了“性价比高”这一条之外,它的产品迭代速度明显要于传统大厂。
这个快体现在,过去30万以上才有的沙发彩电冰箱,零跑算是首批在10-20万的车里搭配上的,过去高端车型才有的激光雷达,零跑直接卷到了10万出头的水平。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零跑在产品定义上的“mini护城河”,那就是它会迅速把握当前市场最受欢迎,最火爆的配置,快速上车的同时,还保证低成本。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我这里没有提新势力普遍擅长的OTA,实际上新势力里零跑的OTA,我作为车主可以告诉大家体验是新势力里垫底的,但不妨碍它卖的火爆)


(2)零跑汽车即便盈利在国内激烈的内卷中受限,它还有国外市场可以走,从目前和stellantis的合作进展,以及建厂进度来看,后续海外市场有希望成为零跑汽车的“现金牛业务”。


(3)严格的“成本控制”,往往会在品控、质量上遇到挑战,很多新势力打价格战都导致了自己产品质量暴雷。零跑的质量,属于“过得去,一直在改进”的情况。

最近我跟一个第一批提C11的车主聊天,他表示再也不会考虑零跑了,因为质量太差,修了好多问题。
我对此感到有点差异,因为我的C11也算是第一批,但遇到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PTC损坏过一次导致车没法启动,另一个是前大灯有一个进水也换了。21年7月提的车,到现在25年9月也有51000公里了,质量不算差,有合适的我肯定会考虑买下一台。
后来我俩本着“消除成见/信息茧房”的角度又多聊了几句,才意识到他那批都是后驱的版本,我这四驱虽然也是第一批,但交付的非常晚,应该是改进质量了。
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部分,我相信零跑的质量应该不会成为出海的短板。


(4)盈利可持续性上,零跑也在冲击更高价位的市场(D19车型),如果能成功,那么更高毛利产品的上量,也会解决盈利可持续性的问题,这个就放在后面详细聊了。


(5)最后,我得吐槽一下......零跑汽车的成本控制到了什么地步呢?
目前在售的T03车型,官方给了基础流量免费权益,这个流量可以用在导航上。
但我的第一批T03,是没有基础流量免费的,所以我开车要么是让车链接手机wifi,要么是直接用手机导航。
毕竟车机虽然能充值流量,但如果就为了导航,那我为啥不用手机呢?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接下来说第二个零跑被资本市场质疑的话题:

增长预期与市场天花板:销量增长强劲(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增长155.7%)。但机构(如瑞银)对其国内销量增长预期低于市场共识,担忧激烈价格战会挤压其利润空间。
价格战方面,零跑的产品跟比亚迪、吉利等传统主机厂是区分开的,它一定会受到价格战影响,但从目前销量来看,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如果把时间拉得更长一点,零跑目前处于销量不断攀升的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它的规模化效应会持续加强,作为一个规模化很重要的产业,对于面向大众市场、追求市场占有率的车企(如零跑、比亚迪),年销50万至100万辆是它们寻求安全感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目标。
考虑到今年销量会在65万这个级别,也就意味着未来2年左右的时间零跑的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下降,足以应付当前的价格战。
其实国内市场我觉得只要有销量就行,因为零跑的盈利关键,应该在海外市场。


这也就涉及到了第三个零跑被资本市场质疑的话题:
商业模式与资产结构:与Stellantis的合作前景虽好,但海外业务的具体利润贡献仍有不确定性,且本地化生产需等到2026年,短期会有关税等成本。
我的判断是:零跑和stellantis的合作业务不确定性应该是比较小了。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零跑是一家“刚完成出海第一步”的公司,但实际上在零跑官方主动出海之前,其实就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经销商,把零跑的车“带货”到国外了,而且卖的都还不错。
所以海外市场上零跑零跑官方的销量虽然还没起来,但民间的经销商们卖出的车,其实已经在多个地区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基础认可”。
(所谓基础认可,就是车卖的还不错,海外消费者也确实是奔着配置来的,但也不是非零跑不可)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既然说到了卖车,那就可以聊聊第四个话题了,那就是零跑的品牌和技术壁垒

在市场很多机构和投资人眼中,零跑的优势在于卓越的成本控制技术(如全域自研)和运营效率,其标签是“性价比之王”。(意味着品牌不能带来溢价,成本控制技术也不能带来溢价)

这应该是零跑最不受看好的地方。
零跑的平均成交价,如果按照简单的收入/交付量来计算,那么它仅仅有10万出头,应该是新势力上市公司里最低的了。
这个成交价意味着,零跑汽车的主要市场是在5-15万区间内,这个市场恰恰是竞争最激烈,同时毛利率低,想象空间小。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能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也说明了零跑的产品定义(包括定价)很能对的上市场的真实需求,这也是车企实力的一种体现。

不过很多时候,实力和估值的确不一定有正向关系,因为实力强,但市场差的话,企业赚的其实是“辛苦钱”,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样的企业没有太多“想象空间”,这也是零跑被市场给予低估值的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卖毛利更高的高端货。
从目前的产品发布来看,零跑主要在尝试两条路线:

1.预热的Lafa5车型走的是精品A级车的路线,朱江明希望能够借助欧洲调教的加持,以及全球车型的定义,结合零跑本身极致的成本控制,来在A级市场打出差异化。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2.预热的D19车型走的是大型SUV路线,这条路线在当下市场成功概率很高,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溢价水平。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第一条路线我们可以理解为,零跑有可能是在尝试做精品A级车,同时以正常A级车的价格供应给市场,这条路线最大的好处并不在国内,而是Lafa5这台车作为全球车型,它有机会在海外市场获得更高的毛利。
第二条路线中的D19目前来看要想卖得好,是有一定挑战的。
因为银河M9已经把5米2级大六座SUV的起售价打到了17.38万起,而6座版零跑C16的起售价为15.18万起,这意味着留给D19的定价空间,将非常有限。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这里我大胆猜测,D19的起售价很有可能为17万出头,虽然和零跑官方预告的20-30万区间差异比较大,但只要D19能够卖上量,它就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零跑的“品牌溢价”能力。
D19如何打?对于零跑来说,我觉得进一步加强老用户的置换复购权益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零跑现在处于品牌升级阶段,原来的第一批第二批车主也差不多该进入到换车阶段了,而D19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果零跑能够狠下心来,对首任老车主给出极有诚意的复购/置换权益,那么不仅能让D19获得更多的订单,同时还能够让那些最初支持零跑的老车主们,有更大概率继续选择零跑,从让零跑的品牌口碑能够有更长时间的正向影响力。

对于零跑品牌来讲,如果能让大量的老车主增购置换D19,这无疑是一个“和一群车主一起成长”的好故事。

总结:零跑估值低其实是合理的,因为当下零跑赚的确实是“辛苦钱”,我的看法也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

市场整体的看法对零跑并不太看好,所以最终能不能让市场“正视”这家车企的潜力,还要看和stellantis的合作情况,以及Lafa5和D19的市场表现。

(完)

按照惯例,先聊聊上一轮对于蔚来在2026年面临市场竞争预期的投票的情况:

“性价比之王”零跑,为何赚不到市场的掌声?-有驾

大部分人看好乐道L80,但我估计再来一次投票,可能ES7的得票率会更高,同时ES9也会获得更高的期待。

目前三代ES8的订单量已经足够卖到2026年了,蔚来完成Q4的销量目标应该不是问题,所以就像我说的,对这家车企的追踪和预测,要开始计算、预测2026年的表现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