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当我看到别克至境L7那个16.99万的价格时,我第一反应不是这车值不值,而是上汽通用今年的年终奖是不是不打算发了。
这个价格,已经不是什么市场竞争或者精准卡位了。
这是自爆。
这是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谁也别想活”的掀桌子打法。
就好像你在高端餐厅里正优雅地切着牛排,突然隔壁桌一个哥们站起来,把煤气罐拧开,点了个火,然后微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我请客。
你请个der啊,你是想把我们全都送走。
现在别克的行为,就是这个拧煤气罐的哥们。整个中大型新能源轿车市场,本来大家还假模假样地穿着西装打领带,讲究个体面。比亚迪汉L,作为这个场子里的老大哥,坐在主位上,稳定地输出着自己的品牌价值和技术信仰,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然后别克,这个浓眉大眼的老同志,突然把上衣一撕,露出一身腱子肉和两排C4炸药,对着比亚迪喊:来,王总,给你整个大活儿。
同行看了都得傻。
我们先别聊车,我们聊聊精神状态。
一个能把Nappa真皮、27个扬声器、副驾零重力座椅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塞进一个16.99万起售的B+级轿车里的品牌,它的精神状态是非常值得关心的。
这不是做产品,这是在搞行为艺术。
这是一种什么逻辑?这是一种“压缩毛巾”式的产品逻辑。正常车企是把成本做成一块毛巾,交到你手上。别克是先把一块海滩浴巾,用液压机给你压成一块方糖,然后告诉你,先生,这块方糖,遇水(钱)变大哦。
你拿到手一看,16.99万,确实是方糖价。但你知道,这背后是浴巾的成本。这种错位感,才是这波操作最魔幻的地方。
所以,别克到底想干嘛?
很简单,它悟了。它开窍了。
它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今天这个神仙打架、妖魔鬼怪满地走的中国汽车市场,所谓的品牌调性、百年底蕴,有时候真不如一个简单粗暴的价格来得实在。
尤其是当你的对手是比亚迪这种已经快修成“陆地神仙”的存在时。
你跟比亚迪聊三电技术?人家直接掏出刀片电池和DM-i/p,这是人家的立身之本,是刻在DNA里的东西。你跟人家比这个,就像跟雷电法王杨永信比谁更会电人,纯属自讨没趣。
你跟比亚迪聊市场口碑和保有量?那更没得聊。现在买比亚迪,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决策,它是一种信仰。一种“我不懂,但大家都在买,跟着买总没错”的朴素民间信仰。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那别克还剩下什么?
它剩下的,就是掀桌子的资格。
作为一个传统大厂,它有家底,有供应链,有足够多的油车利润可以拿来“补贴”新能源这个无底洞。所以它能做出一个让所有新势力都流口水的决定:亏钱卖车,用钱换命。
所以至境L7这辆车,你不能用常规的眼光去看它。
它不是一辆车,它是别克射出的一发信号弹,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不装了,摊牌了。”
我们再来看产品本身,更有意思了。
比如它的“真龙”增程系统,官方说亏电动力衰减小于0.1秒,发动机介入噪音低于0.5dB。这数据牛不牛逼?牛逼。
但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告诉你,增程这个东西,最核心的价值永远不是技术参数,而是一种心理按摩。
它解决的,是那些心里想拥抱电动爹,但身体又离不开加油站安全感的人的终极纠结。它是一剂精准投喂的后悔药。
让你既能享受绿牌的政策红利和电车的静谧顺滑,又不用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为了一个充电桩跟别人打起来。
这是一种妥协的智慧,一种非常中庸,但又非常有效的生存之道。
至于比亚迪汉,人家是真刀真枪的纯电和混动。尤其是纯电四驱版那个2.7秒的零百加速,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这不符合物理规律。买它的人,追求的就是这种极致和纯粹。
一个是“我全都要,但我可以接受不完美”,一个是“我只要最好的,其他免谈”。
你看,这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
然后是智能驾驶。
至境L7的“逍遥智行”,用了Momenta的R6飞轮大模型,说得天花乱坠,核心就是为了干一件事情:在中国特色的复杂路况里活下去。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复杂路况?
不是高速NOA,不是自动泊车。
是“鬼探头”,是外卖小哥的任意门,是那些在马路中间闲庭信步,视交通规则为无物的老头乐。
我一直有个暴论: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在特斯拉,不在硅谷,而在我们城乡结合部的菜市场门口。
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AI算力再强,责任也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所以,任何一家车企,如果它的智能驾驶发布会不把“老头乐识别与规避”作为核心亮点,那我都会认为它对生命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别克的“逍遥智行”敢强调应对近距离加塞和“鬼探头”,至少说明它挨过社会的毒打,它知道真正的战场在哪里。
这玩意儿已经不是智能驾驶了,它更像一个你花钱雇来的“电子宠物”,你得时刻提防它在关键时刻给你整点新花样。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别克的产品经理可能比我还疯,我这个比喻已经跟不上了。
所以,到底怎么选?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问题。
因为会买比亚迪汉的人,和会被别克至境L7这个价格打动的人,大概率不是同一批人。
买汉的人,买的是一种确定性。确定它的技术是主流,确定它的市场地位是稳固的,确定它开出去别人都认识。这是一种社交货币。
而被至境L7吸引的人,买的是一种可能性。用一个A级车的预算,去撬动一个B+级甚至C级的豪华体验,这本身就是一场刺激的冒险。你愿意用品牌的不确定性,去赌产品力的“越级”。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很多车的人,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把车当成一个单纯的工具,一个从A点到B点的代步机器,那比亚迪汉闭着眼睛买,不会错。它就像你人生中的“正确选项”,稳妥,可靠,但可能有点无聊。
但如果你把车当成一个大玩具,一个能给你带来点新鲜感和虚荣心的“第三空间”,那至境L7这个价格,简直就是在对你进行饱和式攻击。
16万9千9!你还要什么自行车!
这个价格,买到的不仅是一堆配置,更是一种“我占到便宜了”的窃喜。这种情绪价值,有时候比车本身还重要。
说白了,别克这次的操作,根本就不是想跟比亚迪在技术或者品牌层面一决高下。
它是在进行一场“认知作战”。
它用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在你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让你以后每次看到比亚迪汉的时候,心里都会有个声音在问:“它确实很好,但它真的值比那台别克贵好几万吗?”
一旦你开始问这个问题,你就输了。
别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没有结论。
在今天的车圈,试图给出一个确切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购买建议,是一种极其傲慢的行为。
最好的建议就是,去感受这场混乱。
去享受巨头们为了活下去而做出的种种挣扎、妥协和疯狂。因为最终,所有这些“发疯”行为,买单的都是他们的利润,而受益的,是我们这些看戏的消费者。
这场戏,真是越来越好看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