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15万这个预算,在今天的车圈,属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界。
就像修仙小说里卡在炼气期大圆满的倒霉蛋,想筑基吧,天材地宝不够;想在炼气期里横着走吧,又总有几个卷王拿着神器跟你死磕。
年轻人的需求更是重量级,突出一个“我全都要”:B级车的空间,小钢炮的动力,老头乐的油耗,还得长得像个精神小伙,配置不能比网吧差。
车企听了都想给你一巴掌,然后含着泪说,老板,这边请。
所以当下的市场,已经不是请客吃饭了,而是黑暗森林。大家不是在做产品,而是在进行一种极限的、荒诞的、充满表演性质的行为艺术。
直到福特把蒙迪欧这个曾经的中产标杆,一脚踹进了15万的角斗场。
这个行为艺术的名字,叫“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首先得聊空间,这玩意儿在中国市场,不是参数,是玄学,是信仰,是家庭地位的唯一指定标准。
蒙迪欧这车,车长接近5米,轴距快3米了。
这是什么概念?
这已经不是B级车了,这是B+,甚至可以说是B Pro Max Plus Ultra。
它本质上已经不是一台传统的B级车了,它是一个移动的客厅精装修样板间。
我一米七六,坐进去,感觉自己像是住进了一个大平层,前排调好,后排能轻松翘二郎腿,甚至可以再放个小马扎,三个人斗地主。
最魔幻的是后排地台,纯平。
纯平!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间那位乘客,终于获得了作为一个人类的基本尊严,不用再劈着叉思考人生了。
然后是那个掀背尾门,常规527L,放倒1550L。
数据很枯燥,我给你翻译一下。这意味着你不仅可以帮朋友搬家,甚至可以把朋友的家直接搬走。
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大的空间吗?但转念一想,需不需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
这是一种安全感,一种“虽然我用不上,但你们都得羡慕我”的王霸之气。
福特算是把中国消费者的心态给一把子拿捏了,属于是开窍了,悟了。
再看脸。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年代,车的外观设计,约等于一种社交货币。
蒙迪欧这张脸,怎么说呢?
它有一种很奇妙的缝合感,既有美式肌肉车的狠劲,又有新势力那种“机你太美”的科技感,缝在一起,居然还不难看。
呼吸式3D鳞甲格栅,车一解锁,那鳞片跟活过来一样,一阵蠕动。
讲真,这功能屁用没有,但就是酷,就是让你在停车场解锁的时候,方圆十米的小年轻都得喊一声“666”。
这叫什么?这就叫仪式感。
还有那个贯穿式大灯,现在车企要是没个贯穿灯,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蒙迪欧这个灯,配上它1米92的车宽,整个前脸就是大写的“不好惹”。
车身侧面,溜背,隐藏式门把手,20寸大轮毂,要素拉满了。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传递的核心信息就一个:别看我卖得便宜,但我可不是什么善茬。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按摩,让车主花15万,获得25万的面子,性价比直接拉到平流层。
坐进车里,真正的精神污染来了。
一块1米1长的带鱼屏,从驾驶位直接横贯到副驾。
我第一次看到这玩意儿的时候,太阳穴都一个趔趄。
这是仪表盘和中控屏吗?不,这是IMAX巨幕,是开在马路上的网吧包间,是给副驾刷短视频的头等舱。
这块屏,分辨率4K,内置骁龙820A芯片。
翻译一下就是,丝滑,流畅,不卡顿。
你对着它喊“你好福特”,它不仅能给你导航唱歌开空调,理论上它还能陪你聊道诡异仙。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这种大屏其实已经没啥感觉了,甚至觉得有点光污染。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大的屏幕吗?搞得跟在网吧开车一样,还挺怀念以前车里那个只能放磁带的破机器的。
但年轻人喜欢,年轻人觉得这就是未来,这就是科技。
福特说,好,是是是,未来给你,科技给你,加大加大加大。
这种“用户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甚至加倍给”的产品思路,在合资品牌里,属于一种返祖现象,非常罕有,值得鼓励。
还有B&O音响,氛围灯,翻毛皮座椅……这些都是“痒点”配置,就像压缩毛巾,平时感觉不到,一旦拥有,就再也回不去了。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动力。
这是福特最后的倔强,也是它掀桌子的底牌。
2.0T,254匹马力,393牛米,6秒多破百。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是一台15万的车。
这个数据放在几年前,那是妥妥的性能车,是高尔夫GTI、福克斯ST那个级别的精神图腾。
现在,福特把它下放给了一台家用车。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这是一种“武林盟主突然跑到新手村开无双”的癫狂。
你开着它,在红绿灯前,旁边可能是个2.0T的迈腾或者帕萨特,人家车主还在琢磨着怎么省油,你一脚油门下去,他就只能在后视镜里看你的尾灯。
那种感觉,就叫“越级”,就叫“不讲武德”。
更变态的是,它这么强的动力,WLTC油耗居然不到7个,还只吃92的粗粮。
这就很离谱了。
这就好像一个肌肉猛男,天天干饭只吃水煮鸡胸,还能爆发出泰森的战斗力。
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这不符合物理规律。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有点扯淡,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这就是福特的阳谋,用一个你根本无法拒绝的动力总成,把你所有的理性防线全部击穿。
安全?1700兆帕的A柱,车顶能抗11吨,这已经不是金钟罩铁布衫了,这是移动堡垒。L2+辅助驾驶,那是锦上添花。
所以,这台车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一台简单的代步工具,它是福特在这个掀桌子内卷的时代,扔出来的一颗核弹。
它的目标用户非常明确,就是那些预算有限,但欲望无限的年轻人。
福特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告诉市场,什么叫性价比。
它把B级车的空间、性能车的动力、豪华车的配置、A级车的价格,粗暴地捏合在了一起。
这合理吗?
在过去的市场,这不合理。
但在今天这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市场里,这就是最大的合理。
所以,买它到底对不对?废话,在掀桌子的人面前,讨论对错是没意义的。他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别人不好过。
而消费者,就喜欢看这种神仙打架,最好打得头破血流。
你买不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把桌子掀了,把价格打下来了。
这就够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