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家用混动SUV市场中,比亚迪宋PLUS DM-i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市场口碑占据了领先地位,不过这一格局或许会随着全新捷途山海L7 PLUS的正式预售而出现改变,8月18日,捷途山海L7 PLUS以“旅行小房车”的身份开启预售,13.99-18.99万,限时权益价12.99万起,新车一经亮相便引起了较多讨论,那在家庭购车时,到底是选捷途山海L7 PLUS还是宋PLUS DM-i呢?今天我们就从多个维度来看看两车的表现。
空间维度对比:
为了确保公平,我们选择捷途山海L7 PLUS 2025款1.5TD DHT高配版5座和宋PLUS DM-i 2025款智驾版DM-i 160KM旗舰型为例来进行对比。作为主打家用场景的SUV,空间是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要素。捷途山海L7 PLUS有着4810*1930*1705mm的车身尺寸,轴距则为2820mm,相较宋PLUS DM-i长宽高4775*1890*1670mm和2765mm的轴距实现了全面超越,同时多出的55mm轴距让座舱内也拥有了宽敞灵活的设定,以我179cm的身高和实际乘坐表现来看,捷途山海L7 PLUS的后排腿部及头顶余量都要领先宋PLUS DM-i。值得一提的是,捷途山海L7 PLUS还支持32种座椅组合方式及4种躺平模式,在灵活性和场景满足上优于宋PLUS DM-i。
智能科技对比:
目前比亚迪推进了“智能平权”战略,宋PLUS DM-i搭载了DiLink 4.0智联系统,并配有15.6英寸的LCD中控屏,拥有相对实用的车机功能配置和应用生态。捷途山海L7 PLUS同样配备15.6英寸的悬浮大屏,搭载全新TOUROS 3.0车机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AI语音大模型的深度整合,实测中,我只需说出“规划周末亲子游”,系统就能自动推荐路线、预订景区门票等,这种主动式服务逻辑相较宋PLUS DM-i的传统语音助手指令更为拟人化。
辅助驾驶系统层面,捷途山海L7 PLUS的猎鹰500系统展现出较强的技术前瞻性,该系统包含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组合,支持高速NOA、城区NOA和全场景泊车功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更多功能需要等到四季度OTA升级中进行更新。而宋PLUS M则配有DiPilot系统,仅支持自适应巡航、高速NOA智能领航辅助和自动泊车功能,在城市快速路场景下需频繁人工接管。
舒适性对比:
对于家用场景而言,舒适性也算是重要的一环,捷途山海L7 PLUS的座椅采用与理想同源的12层结构设计,配合20mm舒适性发泡层,触感接近家中的大沙发,除此之外,车内座椅还配有一系列舒适功能,并带有多向电动调节。反观宋PLUS DM-i,座椅采用了仿皮面料包覆,同时内部填充在饱满度上略逊色,同时仅在前排配有加热通风功能,在乘坐舒适度上捷途山海L7 PLUS领先一筹。
除了乘坐舒适度之外,捷途山海L7 PLUS还配有CDC电磁悬架,通过5颗车身姿态传感器与4个智能电磁阀,可实时调整悬架阻尼,在通过减速带时能过滤掉大量冲击振动,带来更为舒适的行驶质感。而宋PLUS DM-i采用的普通舒适型悬架在连续颠簸路段会出现一些余震。
动力与操控对比:
两款车型虽然都采用了插混动力,但在技术细节和构成上略有不同,捷途山海L7 PLUS搭载了鲲鹏超能混动C-DM系统,由1.5TGDI专用发动机+P1+P3双电机架构,系统综合功率达265kW。宋PLUS DM-i则采用比亚迪第五代DM插混系统,由1.5L发动机和电机组成,在综合功率上略逊于捷途山海L7 PLUS。
而在续航方面,捷途山海L7 PLUS的CLTC纯电续航可达220km,较宋PLUS DM-i的160km更有优势,按每日通勤40km计算,可实现一周工作日纯电出行,同时17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表现领先于宋PLUS DM-i的1500km,足够满足跨省长途出行需求。
结语:
捷途山海L7 PLUS通过“空间越级+智能进化+动力革新”的组合,精准命中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相比宋PLUS DM-i这一成熟标杆,捷途山海L7 PLUS以5座/7座的灵活布局解决了多人口家庭的出行难题,同时220km的纯电续航降低日常通勤使用成本,而1700km的综合续航也能满足用户跨省出行的长途行驶需求,CDC悬架与云朵舒享座椅也构建起足够舒适的驾乘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多年积累的混动技术口碑与分布较广的售后服务网络仍是宋PLUS DM-i的优势,捷途山海L7 PLUS后期能否凭借多维度提升的产品力实现逆袭还需交给市场检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