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汽车圈的魔幻程度,已经快赶上我小时候看的《道诡异仙》了,各种心素、各种坐忘道,突出一个“我疯了,你也别想好”。本来以为新势力们互相捅刀子已经够颠了,没想到浓眉大眼的东风风行也开窍了,一把子整活,直接不装了,摊牌了。
什么“双节盛惠 礼遇菱智”,听着特别人畜无害是吧?翻译一下就是:我不过了,大家也别想活。
你看看这操作,菱智M5/M3/V3,这些常年在各种建材城、批发市场作为生产资料出现的“人间兵器”,直接给你干到4.99万起。4.99万,还是个正儿八经的大空间商务车。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很多老头乐厂商看了都想提刀,三蹦子厂商看了都得流泪。更骚的是什么?日供35块。35块钱现在能干嘛?也就够我这种中年人买一杯不加糖的美式,还得是瑞幸搞活动的时候。现在人家告诉你,每天一杯咖啡钱,你就能拥有一台能帮你赚钱的大家伙。这哪里是卖车,这分明是发装备,就差在车上给你刻一行字:“去吧,卷王之王,干翻这个世界。”
以前的车企竞争,还讲究个你来我往,我降八百,你送个贴膜,大家在牌桌上打得有来有回,假装很体面。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车圈,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想吃饭。如果说之前的小米是把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风行菱智这一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老板的结婚照给掰了。就问你怕不怕?
然后你再看它的新能源系列。纯电版一口价9.98万起,百公里电费8块钱。8块钱,又是我的知识盲区了,现在可能连顿像样的早餐都买不到了。人家告诉你,这钱够你拉着一车货跑一百公里。这套打法非常的光棍,也非常的有效。它把所有花里胡哨的东西都给你剥掉了,什么智能座舱、什么百公里加速、什么赛道模式,这些对一个真正的创业者来说,有意义吗?没有。我作为一个也开过小破公司的人,我告诉你,老板们只关心一件事:成本。这玩意儿能不能帮我省钱?能不能帮我赚钱?剩下的都是扯淡。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商用车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在那些发布会上吹得天花乱坠的玄学科技,而在于它能不能在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里,用最低的成本,完成最多的工作。比如那个增程版,900公里综合续航,110公里纯电。这个设计就非常鸡贼,也非常懂。它完美拿捏了那些想省钱又怕趴窝的小老板心态。平时在城里送个货,纯电跑跑,成本低到像白捡;偶尔要跑个长途,烧油就完事了,完全没有里程焦虑。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而风行菱智居然真的给出来了。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说好的技术壁垒呢?怎么直接开始拼刺刀了?
写到这里,我感觉风行市场部的朋友要顺着网线来砍我了,但讲真,这就是现实。
更有意思的是菱智PLUS那个CNG版本,每公里气耗成本低到0.22元。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压缩毛巾”啊朋友们,用车成本被极限压缩了。当然,你可能会说,加气站不好找。是是是,是不好找。但这就像修仙小说里的隐藏副本,一旦被你找到了,那就是源源不断的经验和金币。对于那些跑固定线路、或者公司自己就有气源的“天选之子”来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印钞机,还是烧天然气的那种。同行看了也得傻,这还怎么玩?人家直接掀桌子,从规则底层开始打击你。
我以前总觉得,买车是个复杂决策。你要考虑品牌,考虑性能,考虑颜值,考虑社交属性。但对于菱智的目标用户——那些真正的实干家来说,这事儿其实特简单。它就是个工具,一个能拉货能拉人,皮实耐用还省钱的工具。就像你不会在乎你家的锤子是不是限量联名款,你只在乎它能不能砸钉子。风行菱智就是悟了这个道,它放弃了所有跟“体面”和“玄学”相关的叙事,一头扎进了成本的无底洞里,然后告诉所有人:来吧,互相伤害吧。
说实话,我上次坐这种车还是大学社团拉赞助的时候,一股子泡面味儿。但这不重要。
所以你看,风行M7的以旧换新补贴直接干到4万。这已经不是补贴了,这叫“输血”。它在用真金白银告诉你,别犹豫了,赶紧把手里那个油耗子处理掉,加入我们这场伟大的内卷圣战。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种决绝的心态,让我想起了某些品牌的粉丝,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可以无视一切客观规律。只不过菱智这里,唯一的信仰就是“搞钱”。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真的为生计奔波过的时候,你就懂了。
所以别分析什么市场策略、品牌转型了。风行菱智的逻辑,就是最原始、最野蛮的丛林法则: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只要价格够低,配置够实用,上帝都得开着我的车去拉货。这简直就是要把同行往死里逼!最终,它根本不指望你爱上这个品牌,它只是递给你一把最顺手的兵器,然后拍拍你的肩膀说:去,干活。能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