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街头看到过这样的场景:电动车后座堆起三层高的矿泉水,车把挂满油桶,行驶起来摇摇欲坠?这不仅是视觉冲击,更是实打实的交通违规——法律明确规定非机动车载物高度不得超过1.5米。但问题根源并非骑手图省事,而是配送系统与大件商品的矛盾:当平台将整箱水、20斤米等订单派给电动车时,骑手只能硬塞。如今,一场配送安全革命正在悄然发生:京东秒送已为山姆大件订单匹配三轮或四轮车,美团上线智能标签自动识别大件商品,像导航一样为骑手挑选最合适的车辆。从“人适应车”到“车适应货”,这场系统性变革正在试点城市稳步推进,安全配送的未来已悄然驶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主持人:说真的,你有没有在路边看过那种电动车,后面堆得跟小山一样,连后视镜都看不见?我上个月在上海街头拍到一个,整箱矿泉水叠三层,车把上还挂了两桶油,我当场就替他捏把汗——这要是拐弯,不得侧翻?你平时收快递或者买菜,有没有遇到过这种‘视觉冲击’?
嘉宾:你这么一说,我真想起来了,上个月在杭州也看到过,车后座堆得比人还高,骑起来歪歪扭扭的。说实话,这真不是个例,10月那会儿上海、浙江好多网友都在社交平台发图,说山姆配送员的车‘货多车小’,看着就悬。你当时第一反应是不是也觉得:这合规吗?
主持人:对啊,我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超载了吧?但转念一想,人家是送大件商品,比如整箱水、大袋米,总不能让骑手扛着走吧?所以问题就来了:这到底是个别骑手图省事,还是整个配送体系的问题?你作为行业观察者,怎么看这个‘车小货多’的矛盾?
嘉宾:好问题。其实法律早有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写得清清楚楚:非机动车载物,高度不能超过1.5米,左右不能超出车把0.15米,后端不能超车身0.3米。你想想,那堆三米高的矿泉水,连1.5米都超了,更别说车把两边挂满油桶,那0.15米的边界早被突破了。说白了,这不光是‘看着危险’,是实打实的违规。
主持人:哇,你这么一说,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是‘看着夸张’,是‘法律不允许’啊!那问题来了:既然规定这么清楚,为啥现实中还是到处都是‘超载骑士’?是骑手不懂法,还是平台没管?还是说……这规定本身就不现实?
嘉宾: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不是骑手想超载,是订单需求倒逼的——比如你买一箱12瓶水加两袋米,平台默认派电动车,但电动车根本装不下。所以骑手只能‘硬塞’,不然就超时罚款。说白了,是系统没给‘大件订单’配‘大车’。不过现在企业已经开始动了——山姆、京东秒送、美团都在改。
主持人:哦?他们怎么改的?总不能让骑手改骑三轮车吧?那也太慢了吧?我猜他们是不是在‘订单分派’上动了手脚?比如大件订单自动派给三轮车?你之前说的‘智能配送系统’,是不是就是干这个的?
嘉宾:没错!你猜对了。京东秒送现在就跟山姆合作,大体积订单直接配三轮或四轮车,不让你用电动车硬扛。美团更狠,直接上线‘大件识别标签’,系统一看是‘整箱水’或‘20斤米’,自动分给四轮车骑手。而且他们还在测试‘智能系统’,说白了就是像导航一样,给骑手挑‘最合适的车’和‘最顺的路’。你想想,这不就是从‘人适应车’变成‘车适应货’?
主持人:等等,我得确认一下——你说的‘四轮车’是那种小货车吗?那成本不是更高?骑手工资会不会被压?我有点担心,这整改是不是‘看上去很美’,实际落地有难度?比如上海现在改了吗?还是说还在‘试点’?
嘉宾:你这个顾虑很实在。确实,四轮车成本高,但企业算的是‘安全账’——一次事故赔的钱,可能比买十辆车还贵。至于上海,山姆官方说‘工作正在推进’,没给具体时间表,但天津、武汉、长沙那边已经和顺丰、京东合作,用电动三轮车送大件了。所以‘试点’不是‘不干’,是‘先小范围跑通’,再全国铺开。就像你买新手机,总得先试用再上市,对吧?
主持人:嗯,这么一说,我理解了——不是企业不作为,是得一步步来。但你说‘全国推广’,那我们这些不在试点城市的人,啥时候能享受到‘四轮车配送’?总不能等半年吧?我有点着急,毕竟安全问题等不起啊。
嘉宾:我懂你的急——但你得这么想:配送体系是‘牵一发动全身’。比如一辆四轮车要配充电桩、调度系统、骑手培训,甚至路线规划。上海这种超大城市,路况复杂,得先跑通‘小样本’。不过山姆说了‘近期推广到全国’,京东和美团也同步推进,所以你不用等半年,可能下个月你家楼下就换车了。关键是,他们现在‘车、机制、系统’三管齐下,不是只换辆车那么简单。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解释,我反而没那么焦虑了。原来不是‘没人管’,是‘在系统性解决’。那最后一个问题——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能做什么?总不能光等着企业改吧?比如我下次下单,是不是该备注‘大件请配三轮车’?
嘉宾:你这个想法很对!其实你不用备注——系统现在自己会识别。但你可以做的是:看到超载配送,拍个照发社交平台,让企业‘看见压力’;或者在APP里给‘安全配送’打高分,让平台知道‘安全比速度重要’。说到底,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推动改变的‘隐形杠杆’。你支持安全,企业就不得不改。
主持人:好,我记住了——不光是‘等改变’,还能‘促改变’。那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总结:超载不是骑手的错,是系统没配好车;现在车、机制、系统都在改,安全配送正在路上。你同意吗?
嘉宾:完全同意!而且我要补充一点:这不只是山姆的事,是整个即时配送行业的‘安全升级’。以后你看到骑手开四轮车送水,别惊讶——那是进步,不是摆谱。
主持人:哈哈,说得好!那咱们这期就到这儿。如果你也有过‘惊险收货’的经历,或者对安全配送有什么想法,非常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的每一条反馈对我们都至关重要。我们下期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