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个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在于,很多事情一旦开了个头,就再也回不去了。就像你一旦习惯了外卖,就再也懒得自己做饭;就像你一旦用上了电动牙刷,手动刷牙就感觉像是在用牙签剔牙,充满了原始的艰辛。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汽车市场,现在就处在这个回不去的临界点上。

曾几何几时,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核心任务是把你从A点安全地运到B点。大家比的是三大件,是操控,是发动机的轰鸣。现在你再跟人聊这些,人家只会用一种看老古董的眼神看着你,然后反问一句:这车有冰箱吗?能K歌吗?后排屏幕够大吗?

你看,车已经不是车了,它成了你的第二个客厅,第二个办公室,第二个电影院,甚至是你的第一个家——毕竟跟一线城市的房价一比,一辆顶配的六座SUV简直是白菜价。

这个头,是理想开的。用一套“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组合拳,精准地砸中了中国家庭用户的G点,把一辆车变成了移动的亲子乐园和奶爸的避难所。然后问界来了,用更强的技术和更深的渠道,把这把火烧得更旺,直接把大型新能源SUV这个品类,从蓝海烧成了红海,现在眼瞅着就要烧成一片火海。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所有人都看明白了,这个赛道钱多,人傻,速来。于是乎,深蓝、领克、极氪、腾势、魏牌,甚至连蔚来的小号乐道都跑步进场,乌泱泱一大片,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PPT,声称自己才是最终的完全体。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就在这片已经打成一锅粥的战场上,一个曾经你以为只会打低端局的选手,突然掀了桌子,带着一身肌肉和满脸的“我要打十个”冲了进来。

这个选手,就是零跑,他带来的板砖,叫D19。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零跑的标签一直是“便宜”、“大碗”、“性价比屠夫”。过去几年,它靠着T、C、B系列的一通闪电战,在20万以下的市场里杀得昏天黑地,用一种近乎蛮不讲理的定价,完成了原始积累。它的核心逻辑非常朴素:在别人谈品牌溢价的时候,我跟你谈配置;在别人谈情怀的时候,我跟你谈价格。主打一个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比你便宜。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这种打法,在低端市场是降维打击,但现在,零-跑D19的出现,传递了一个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信号:农村包围城市的仗打完了,现在老子要进城了,要攻坚了,要跟你们这些浓眉大眼的家伙掰掰手腕了。

而它攻城的第一炮,就打得极其刁钻,直接轰在了所有对手的命根子上。

这一炮,就是一块丧心病狂的80度大电池。

要知道,在D19出来之前,市面上的增程/插混大型SUV,普遍奉行的是“小电池+大油箱”的实用主义策略。电池容量基本在40度到50度之间晃悠,纯电续航给你个200多公里,意思一下。

这背后的逻辑是,大车身重,纯电跑不远,电池大了又贵又重,不如把电当成辅助,实在不方便了就用油。所以增程器名为“增程”,实际上更像是个发电机,本质还是油车逻辑,只不过能上绿牌,能享受一下短途用电的快感。用户嘴上说着环保,身体却很诚实地把车当油车开,毕竟充一次电就跑个200公里,对于很多懒人来说,还不如去加油站一脚油来得痛快。

然后零跑端上来一个骚操作,一个增程车,注意,是增程,给你塞了80度电。

这是什么概念?

这个电量,不仅把同级别的对手远远甩在身后,甚至比很多主流纯电车都大。隔壁的Model 3后驱版电池才60多度,Model Y长续航版不到79度。零跑D19揣着80度电,活脱脱一个移动充电宝成了精,就为了让你彻底忘了加油站长啥样。

这块大电池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500公里的纯电续航。

500公里纯电续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台车的性质彻底变了。它不再是一个“能用电的油车”,而是一个“能用油的电车”。汽油彻底从主力输出,沦为了一个卑微的备胎,只有在你跑长途跑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或者懒癌发作实在不想找充电桩的时候,它才会被你想起来。

绝大多数的日常通勤,你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车来开,享受电车的低成本和静谧平顺。而传统增程车最大的痛点——高速亏电状态下发动机的嘶吼和油耗的飙升,也因为这块大电池的存在被无限延后了。

零跑这一招,等于是在“小电池+大油箱”的旧世界里,撕开了一个“大电池+小油箱”的新口子。它没有去教育用户,而是直接用一个无法拒绝的物理现实告诉你:别纠结了,我全都要。既要电车的低成本,也要油车的无焦虑。

如果说电池是掀桌子的第一步,那底盘上的堆料,就是零跑试图证明自己“不是泥腿子”的宣言。

以前大家觉得零跑便宜,总会下意识地认为它在看不见的地方省钱,比如底盘。毕竟一分钱一分货是刻在骨子里的消费逻辑。

这次D19直接把底盘配置单拍在了桌上:前双叉臂+后多连杆。

对于一众还在用麦弗逊前悬的SUV来说,双叉臂这三个字就约等于降维打击。这意味着更好的侧向支撑和更强的操控极限。高速过弯不再是软脚虾,紧急变线更有信心,即便是个大块头,开起来也不会像开船。

然后是轻量化,虽然官方没说,但大量的铝合金部件是跑不了的,目的就是降低簧下质量。这感觉就像一个200斤的壮汉,脱掉了笨重的大头皮鞋,换上了一双专业跑鞋,动作自然更灵敏。

但这些,都只是开胃菜。“双叉臂+铝合金”在很多传统品牌那里都能吹成顶配天花板了,但在D19这里,真正的好戏是双腔空气悬挂+预瞄功能。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空气悬挂不稀奇,高端车都有,能升降能调软硬。跑烂路时,悬挂升高变软,坐着舒服,底盘还安全;跑高速时,悬挂降低变硬,重心稳,操控好。

但带“预瞄”的空气悬挂,就是传说中的“魔毯”了。车头的传感器像眼睛一样扫描前方路面,提前把路况信息告诉悬挂。前面有个坑?好,这个轮子对应的悬挂提前准备伸长,车身“Duang”一下就过去了,你坐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到。前面有个减速带?好,悬挂提前准备收缩,主动“蜷腿”,让你优雅地滑过,而不是被颠得七荤八素。

这种体验上的高级感,以前是百万级豪车的专属。零跑把它拿下来,塞进D19里,意图非常明显:我不仅要续航长,我还要开着爽、坐着舒服,我要在所有你能感知到的地方,都给你越级的体验。这感觉就像你那个一直考班级中游的同学,突然有一天在奥数、物理、化学竞赛里同时拿了一等奖,让你开始严重怀疑人生。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讲完了产品力,最后必然要聊到那个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价格。

目前这个赛道上的玩家,姿态都比较高。理想L8起步32万多,L9要40万出头;问界M9更是冲到了46万起。即便是蔚来的二线品牌乐道,一台纯电SUV也要卖到27万起。

整个市场仿佛形成了一种默契:30万,是大型新能源SUV的尊严线。

这就给了零跑这个“价格屠夫”一个完美的切入点。

回顾零跑的崛起之路,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典型的“效率信徒”和“销量至上”主义者。它不擅长讲故事,也不热衷于搞粉丝文化,它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了如何用更低的成本,造出配置更高的车,然后用一个让对手睡不着觉的价格卖出去,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先用销量把盘子做大,通过规模效应摊薄一切成本,然后再回头去提升利润。事实证明,这套打法虽然辛苦,但有效。

所以,对于D1D9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战略级产品,零跑会怎么定价?

它如果成功,不仅能贡献巨额销量,更能彻底洗刷掉零跑“廉价”的品牌印象,把它硬生生拽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这个价格,必然会是一个引爆市场的炸弹。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如果D19的主力车型,最终落在了25万到35万这个区间,甚至起售价更低。那么,对于那些手握30多万预算,正在理想和问界门口犹豫的消费者来说,一个续航500公里、带着魔毯悬挂、空间巨大的新选择,吸引力有多大?

零跑图穷匕见:80度电池配魔毯底盘,理想问界的好日子到头了?-有驾

对于友商而言,这就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了。你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壁垒和价格默契,被一个不讲武德的家伙,用一套“我全都要,还比你便宜”的流氓打法,从地基开始挖。

最终,零跑D19这事儿,本质上是一个后发选手的破局之战。它用一种极端的产品定义(80度电池),和一种越级的硬件堆料(魔毯底盘),去挑战一个已经固化的市场格局。而它手中最致命的匕首,就是那个悬而未决,但注定充满“恶意”的最终售价。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当然是好事。神仙打架,凡人吃瓜。他们卷得越厉害,我们能买到的车就越便宜、越好。

毕竟,商业的尽头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把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