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聊的就是一汽解放的 T-shift12 挡 AMT 变速箱,这款变速箱在重卡圈里的口碑响当当的。啊绵第一次听说它,是在一个卡车司机的聚会上,有位跑长途运输的大哥说,他的解放 J7 装的就是这款变速箱,跑了快 150 万公里,除了正常保养,变速箱愣是没出过一次大问题,连小故障都很少见。
这款变速箱能这么耐用,核心原因还是技术硬。它采用了全新的集成式轻量化结构,整备质量才 263 公斤,比行业内的优秀水平还轻了 27 公斤。可能有人觉得,轻量化会不会影响强度?啊绵得说,完全不用担心,它的 B10 寿命达到了 200 万公里,这意味着 90% 的变速箱能用到 200 万公里都不用大修,80 万公里对它来说只是 "中场休息"。
而且它的适应能力是真强,不管是高原、山区还是平原,都能轻松应对。啊绵了解到,这款变速箱有 GPS 预判功能,能提前感知路况,2 公里外就能自动调整挡位,长下坡的时候还能自主降挡制动,根本不用司机频繁操作。有位跑格尔木到昆仑山线路的司机师傅说,在海拔 4000 多米的高原上,这款变速箱的换挡平顺性特别好,动力衔接也到位,驾驶室里几乎听不到换挡的噪音。
更让人惊喜的是它的经济性,低拖曳同步器加上行星齿轮减重设计,让变速箱的油温能直降 10 摄氏度,百公里能省 0.5 升油。对于跑长途的卡友来说,一年跑 15 万公里算下来,光油费就能省 7500 元。而且它的换油周期长达 80 万公里,全生命周期内只需要保养两次,不仅省了保养费,还省了不少误工时间。
啊绵觉得,这款变速箱的成功,离不开解放动力 "域时代" 的技术加持。现在解放的动力系统已经不是简单的发动机、变速箱、后桥单独开发,而是构建了智慧生态控制系统,实现了 "人-车-路-云" 一体化,这让变速箱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说实话,能在重卡这种高强度、高负荷的场景下做到如此耐用,解放这款变速箱确实给国产争了气。
盛瑞 8AT:打破垄断的 "突围者"
第二款要聊的是盛瑞传动的 8AT 变速箱,这款变速箱在国产变速箱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以前 AT 变速箱的核心技术一直被老外企业垄断,我国车企想要生产 AT 变速箱,要么支付高额专利费,要么只能绕开 AT 技术,去研发 CVT 或者 DCT 变速箱。
而盛瑞传动偏不信这个邪,硬是花了多年时间攻克了 8AT 变速箱的技术难关,打破了老外的垄断。啊绵记得,盛瑞 8AT 刚推出的时候,不少人还持怀疑态度,觉得国产 AT 变速箱不靠谱。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搭载盛瑞 8AT 的车型遍布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不少车主反馈,开了几十万公里,变速箱依然运转顺畅。
这款变速箱的耐用性到底有多强?有位开一汽奔腾 T99 的车主说,他的车已经跑了 8 年,里程超过 100 万公里,变速箱从来没出过故障,换挡依然平顺,没有顿挫感。还有位跑物流的师傅,他的货车装的是盛瑞 8AT 变速箱,每天跑高速、走山路,负荷很大,但变速箱一直很稳定,现在已经跑了 90 多万公里,还在正常服役。
盛瑞 8AT 的成功,不仅在于打破了垄断,还在于它的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现在盛瑞已经在研发 10AT 和 13AT 变速箱,技术实力越来越强。啊绵了解到,这款变速箱的核心零部件虽然有些是采购自国际供应商,但整体设计和调校都是自主完成的,而且经过了严苛的测试验证,整车场景验证多达 669 种,覆盖了全国各种极端工况。
吉利混动 7DCT:新能源时代的 "多面手"
第三款要聊的是吉利的混动 7DCT 变速箱,这款变速箱和前两款不太一样,它不仅能适配传统燃油车,还能用于插电混动汽车,是新能源时代的 "多面手"。啊绵觉得,这款变速箱的设计非常有前瞻性,毕竟现在新能源汽车是大趋势,能同时适配多种动力形式,说明它的技术兼容性很强。
这款变速箱的耐用性同样让人惊喜,理论使用寿命超过 35 万公里,远超欧美日变速箱的 24 万公里。有位开吉利星越 PHEV 的车主说,他的车已经开了 6 年,跑了 70 多万公里,变速箱依然状态良好,不管是纯电模式还是混动模式,换挡都很平顺,没有出现过任何故障。还有位网约车司机,他的车每天要跑 200 多公里,高强度运转下,变速箱已经跑了 85 万公里,依然正常工作。
吉利这款混动 7DCT 变速箱的从效率高达 97%,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背后离不开吉利的技术投入,早在 2017 年,吉利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研发这款变速箱,目标就是进入世界前十。而且它还采用了电子换挡技术,操作更便捷,可靠性也更高。
啊绵了解到,这款变速箱的核心技术来自吉利和沃尔沃的联合研发,沃尔沃先进且严格的制造工艺,为它的品质提供了保障。它的双离合模块采用了湿式结构,散热性能更好,能有效避免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容易出现的过热问题。而且它的换挡逻辑非常智能,能根据驾驶习惯和路况自动调整换挡时机,既保证了动力性,又兼顾了燃油经济性。
国产变速箱崛起的背后:技术、工艺与初心
聊完这 3 款 "不死战神",啊绵想说,国产变速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绝对不是偶然。以前,我国的变速箱技术确实比较落后,很多车企只能依靠进口或者逆向研发,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都不如老外品牌。但这些年,我国车企加大了研发投入,培养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在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这 3 款变速箱之所以能做到 80 万公里零大修,首先是因为核心技术的自主化。从解放的智能换挡算法,到盛瑞的 AT 变速箱结构,再到吉利的混动适配技术,都是我国车企自主研发的成果。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产品设计和调校上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其次是制造工艺的提升。现在我国的汽车制造工业已经越来越先进,解放的动力变速箱智能工厂采用了全流程数智化制造,高精度自动化斜齿齿轮制造单元,能保证每个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盛瑞和吉利也有自己的高标准生产基地,严格的品控体系,让每一台变速箱都能达到高品质要求。
还有就是对中国路况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这 3 款变速箱都是针对中国的路况和驾驶习惯设计的,比如解放的 T-shift12 挡 AMT 变速箱,专门针对危化、快递、普货等不同运营场景,开发了最优的换挡策略;盛瑞 8AT 的换挡逻辑更贴合中国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吉利的混动 7DCT 变速箱则适配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这种本土化的设计,让它们在实际使用中表现更出色,也更耐用。
啊绵还记得,十几年前,身边的朋友买车,都优先选搭载进口变速箱的车型,觉得国产变速箱不靠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搭载国产变速箱的车型,这就是市场对国产变速箱的认可。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品质一般到 80 万公里零大修,国产变速箱的崛起,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当然,啊绵也知道,国产变速箱和国际顶尖品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高端车型的适配和品牌影响力上,还需要继续努力。但相信只要我国车企坚持自主创新,不忘初心,始终把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国产变速箱一定会越来越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啊绵想对大家说,如果你现在买车,不用再一味地追求进口变速箱,国产变速箱已经足够靠谱。这 3 款 "不死战神" 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不仅耐用、可靠,还能为你节省不少使用成本。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国产变速箱出现,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