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里程5万公里,烧油不到1万,油箱里的油都快放到过期了。 ”一位比亚迪DM车主的吐槽,道出了多少插混车主的辛酸。
一旦习惯了充电的低成本,就再也回不去加油的日子了,哪怕DM技术再省油。
2025年10月,比亚迪的发布会突然变得异常密集。
秦L DM-i、秦PLUS DM-i、汉DM-i相继推出长续航版本,汉DM-i纯电续航直接飙到245公里,连硬派越野方程豹豹5都起步210公里。 这一波操作让刚提车不久的老车主们坐不住了,评论区一片“背刺”的哀嚎。
比亚迪这番“加量不加价”的猛操作,价格还真没怎么涨。 汉DM-i长续航版四款车型补贴后售价15.98万至18.98万元。 相比老款,续航增加了,配置提升了,价格却依然亲民。
这种密集的产品更新节奏背后,是比亚迪2025年战略的明显转向。 前半年比亚迪还主打“全民智驾”,全系标配智能辅助驾驶;后半年画风突变,重心全放在了“长续航”上。
比亚迪的转变并非空穴来风。 2025年第二季度,比亚迪营收增速放缓至14.04%,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三成。
更直接的压力来自竞争对手,奇瑞风云A9L的WLTC纯电续航达到193公里,理想、问界等品牌的增程车型续航早已突破240公里,零跑C11增程版甚至标到300公里CLTC。
市场已经卷到什么程度? 智己LS6纯电续航400公里,零跑D19直接干到500公里,而且这些都是增程车,不是纯电。
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比亚迪此前给DM车型配备的60-120公里续航确实显得有些保守。
比亚迪的DM车主们已经快被充电逼疯了。 一位车主坦言:“厂家可能觉得DM技术省油,电池小点无所谓,让用户当油车开。
现实是,再省油的混动也比不上充电便宜啊! ”有车主甚至把DM车当纯电开,总里程5万公里烧油不到1万,油箱都生锈了。
插混车如果只有55公里、120公里的纯电续航,体验确实不理想。 车主每天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去充电的路上,用了电之后就真的舍不得加油了。
要是55公里版本还没快充,那体验更是雪上加霜,感觉还不如直接买油车来得干脆。
真正舒服的插混车型,其实是250公里左右的纯电续航。 这样短途用电,长途用油,基本上每周充一次电就够用了。 偶尔出个远门,加满油一口气能跑1500公里,那才叫爽。
以10月11日到店的宋L DM-i加推版为例,纯电续航直接飙到200公里,这意味着市区通勤一周不用充电,油耗能压到2L以内,用车成本直接腰斩。
配置升级:怀挡+冰箱的组合终于下放了,中控台重新设计,50W无线快充、物理按键、双杯架一字排开。 高配还塞进了冷暖冰箱,夏天冰可乐冬天热牛奶,成为带娃出游的刚需配置。
动力层面还是第五代DM技术那套班底,1.5L发动机配160kW电机,续航版本调整成130km和200km两档。
对比现款的75km、112km、160km三个版本,这次直接砍掉入门版,主打长续航思路很明确。
同样在10月11日,郑州比亚迪赛车场,汉长续航版正式上市。 汉DM-i长续航版配备第五代DM技术,通过首发动力域控7合1系统,CLTC纯电续航达到245公里,综合续航达1560公里,油耗更是低至3.44L/100km。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直言,“高端化是比亚迪下一场必须打的硬仗”。 高端化不仅仅是价格提升,更重要的是精准把握用户需求。
此前比亚迪开展的问卷调查直指核心:是否看重纯电续航长度? 愿意为增加100公里续航多付多少钱? 这表明比亚迪已开始将产品策略从“技术导向”转向“用户需求导向”。
技术突破源于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309亿元,同比增长53%,稳居A股首位;截至目前,比亚迪研发投入累计超2100亿元。
由12万名研发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支撑起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能力。
王传福强调,“比亚迪拒绝‘价格战’,是用技术创新、效率提升、规模提升,把这些所产生的价值反馈给我们的用户。 ”
这一宣言背后是比亚迪独特的垂直整合优势:刀片电池成本较行业低15%-20%,三电系统自供率超80%,边际成本较外购低12%-15%。
比亚迪的“科技平权”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创新打破技术垄断,让前沿科技下沉至主流市场。
2025年3月,比亚迪发动了“智驾平权”攻势,秦L智驾版以7.48万元起售,海鸥智驾版探至5.58万元,全系车型90%搭载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比亚迪这一波长续航车型的推出,在插混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那些还守着100公里左右续航的车企,估计现在已经开始冒汗了。 比亚迪这一出手,基本上重新定义了插混市场的竞争规则:以后没个2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可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端插混了。
当然,电池大了,车重增加,成本也就上去了,油耗也会增加。 这些怎么平衡,就看各家车企的技术功底了。
对比亚迪而言,长续航车型的推出只是开始。 如何在高品质、长续航与合理价格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是其能否在“高端化”硬仗中取胜的关键。
看看二手车价格,考虑卖车再买新车的车主肯定会打消这个念头。 估计用不了半年,2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就会成为插混市场的主流配置。
比亚迪这招“加量不加价”,确实打到了七寸上。 接下来就看友商们怎么接招了,是跟着加大电池,还是在别的地方寻找差异化优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