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2026 年豪华车市场被新能源车型 “围猎”,互联网上关于 2026 款宝马 7 系的讨论却炸开了锅:一边有人吐槽 “都这时候了还靠 381 匹燃油动力撑场面,是不懂趋势还是太顽固?”,另一边则有争议 “百万级豪车配了空气弹簧,滤震却不如奔驰 S 级,底盘调校是不是翻车了?”
要知道,现在不少豪华车主都在纠结 “选电动还是保燃油”,而宝马 7 系这番操作,到底是给认 “驾趣” 的老用户吃定心丸,还是在新能源浪潮下的产品力妥协?答案得从真实体验里找,但这两个争议,早已戳中了准车主的核心顾虑。
先看核心竞品的较量,2026 款宝马 7 系起售价约 92 万,比奔驰 S 级 350 L 低 3 万,却多了空气弹簧,相当于 “花更少钱拿下底盘缓冲神器”;比奥迪 A8L 55 TFSI 高 2 万,但 381 匹马力比奔驰的 362 匹多 19 匹,高速超车时踩油门能明显感觉动力响应快半拍,不会有 “差口气” 的憋屈,8AT 变速箱换挡平顺性也比奥迪的 7 速双离合更稳,堵车时没顿挫感。车长 5391mm 虽比奔驰 S 级短 5mm,但后排腿部空间够 180cm 的人跷二郎腿,商务接待完全不丢面 —— 这些参数差看似小,实则是宝马 “抓驾趣、保豪华” 的精准卡位,不跟竞品比尺寸排场,只在 “开起来爽” 上做文章。
再拆争议点,智能座舱用 12.3 英寸仪表 + 14.9 英寸中控屏,交互比上一代快 30%,语音控制能精准识别 “打开后排空调并调低 2 度”,但车机生态不如新势力,没有 “露营模式”,对年轻用户不算友好。驾驶质感上,381 匹 + 四驱的组合很讨喜,日常通勤踩油门不用深踩就够平顺,市区开不 “窜”;高速到 120km/h 再加速仍有后劲,超车心里有底。至于 “滤震差” 的吐槽,实际过减速带时空气弹簧能把颠簸滤得很柔,后排端咖啡几乎不洒,只是调校风格和奔驰 S 级不同 —— 奔驰偏纯软,宝马是 “操控优先的舒适”,高速过弯时车身侧倾比奥迪 A8L 小,开着不像 5 米多长的大车,这种平衡懂宝马的用户才懂,算不上调校翻车。
放到 2026 年行业背景里看,豪华车新能源渗透率已达 45%,但百万级燃油豪华车仍占 20% 份额,这部分用户怕续航焦虑、担心电池衰减,更认 “燃油 + 四驱” 的可靠性,2026 款宝马 7 系就是要保住这部分基本盘,留住 “宁愿多花油钱也要驾趣” 的老用户。参考现款 3 年 58% 的保值率,2026 款因 “燃油动力 + 经典配置”,大概率比同级别新能源车高 10%,毕竟燃油豪车维修保养更成熟,二手市场更认;按宝马 7 系 6 年一换代规律,2026 款大概率是现款最后一次小改款,下次换代可能加混动,现在的燃油版或许是 “纯燃油 7 系的尾巴”,收藏或长期用都合适。
和同 CLAR 平台的宝马 X7 xDrive40i 比,两者都用 3.0T+8AT + 四驱,动力总成调校相似,开起来都有 “宝马味”,但定位完全不同:X7 是豪华 SUV,注重空间和通过性,适合全家出游;7 系是行政轿车,底盘更低、操控更精准,商务场合更正式,比如 7 系方向盘转向比 X7 轻一点,市区挪车更轻松,贴合轿车通勤需求。再看销量,2025 年宝马 7 系燃油版月销约 800 台,比奔驰 S 级燃油版多 50 台,这数据说明不是所有人都想 “电动化”,仍有用户吃 “燃油驾趣 + 可靠豪华” 这一套,而 2026 款刚好戳中他们怕新能源维修贵、有续航焦虑的痛点。
2026 款宝马 7 系不是逆潮流,而是精准踩中了燃油豪华车用户的需求 —— 要驾趣、怕续航焦虑、求可靠。若你正纠结这点,现在入手很合适;想追电动潮,可等等后续混动版。毕竟豪华车的 “好” 从不是跟风,而是能不能接住你的真实用车需求,这才是它最该有的样子,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