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需要加价提车的奔驰,如今在全国厂商销量排名中跌至第22位,短短4个月销量近乎腰斩,豪车光环为何迅速褪色?
2025年7月,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仅为26,653辆,不仅环比下降超过40%,更是近五年来首次跌破2.7万辆大关。这一数据在国内汽车厂商排名中让奔驰下滑至第22位,较上月下降了6位。
相比之下,宝马7月国内销量为40,190辆,奥迪则为37,600辆,均远超奔驰。曾经的豪华车市场霸主,为何突然失速?
01 销量断崖式下跌,主力车型全面失守
奔驰今年的销量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回顾3月份,奔驰月度销量尚有52,805辆,然而短短4个月后,7月份的销量已呈现出腰斩之势。
具体到车型表现,奔驰在国内的热销车型仅剩下E级、GLC和C级三款。其中,奔驰E级7月销量为7,700辆,奔驰GLC为7,514辆,奔驰C级为6,870辆。
其余在售车型中,只有GLB销量达到1,150辆,勉强突破千辆关口,其他车型的月销量均未达到四位数。这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局面。
02 渠道体系崩塌,4S店大规模关闭
从2025年初开始,全国奔驰4S网点就开始大规模撤退。截至6月底,全国已有超过80家授权门店终止运营,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等23个城市。
不少车主在熟悉的门店收到“终止授权”的通知。上海、北京、乌鲁木齐等地爆出多个车主预付保养套餐无法兑现,有的微信群维权人数多达400人,金额累积数百万。
奔驰官方虽在7月初推出了授权互用、拖车补贴等过渡方案,但操作起来复杂、补偿低效。有车主被要求自费转店,有的还得提供门店关闭证明才能拿到拖车服务。
03 质量频亮红灯,品牌信任度受创
2025年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一口气发布了多条召回通告。北京奔驰因传动系统控制单元软件配置错误,召回了10,795辆E级车型,可能导致仪表盘显示异常、排放超标。
还有17,235辆E级因为传动轴联轴节缺陷被紧急召回,存在动力中断风险。而到了6月,又有部分奔驰车辆因保险丝盒安装错误,被曝出动力丧失、甚至起火的风险。
2024年奔驰全年在华累计召回高达137.7万辆,直接排到所有品牌第三。被点名的问题,涵盖了传感器、电气系统、燃油泵叶轮等多个关键部位。
04 市场竞争白热化,国产新能源崛起
近两年来,国产自主品牌不断攻入高端豪华市场。问界、理想、坦克、极氪、腾势、蔚来等新势力品牌接连推出30万级以上的车型,抢占了不少BBA的传统市场目标客户。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奔驰在国内车型的迭代速度较慢,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尚未达到一流新势力阵营的水平。相比之下,奥迪已开始与华为合作,搭载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已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024年,整个豪华汽车市场风云突变。无论是传统一线品牌BBA,还是二线豪华阵营,整体销量全面下滑6。为了刺激销量,各大豪华品牌纷纷采取大幅降价和促销手段。
曾经需要加价提车的品牌,如今裸车价低至19万元,并附带礼品;部分中型轿车优惠力度达8.3万元,一款中型SUV优惠近8万元。
05 品牌形象受损,负面事件频发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一系列负面事件也使奔驰品牌形象蒙上阴影2。韩国爆出奔驰EQ电车自燃事件,引发多方质疑。
今年夏天社交媒体上曝光的“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他人让路”等负面事件,都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对奔驰品牌的好感度。
这些事件叠加在一起,不断消磨用户对“德系品质”的信任感2。豪华品牌卖的从来不只是“车”,而是信任感。一旦信任出了问题,哪怕再低的价格、再强的配置,消费者也只会摇头走开。
奔驰销量暴跌背后,是渠道体系崩塌、产品质量频发、市场竞争加剧和品牌形象受损的多重危机。曾经的“德系丰碑”正在被一个个看似“不大”的问题撕开品牌神话的缝隙。
面对国产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和电动化转型的浪潮,如果奔驰不能迅速扭转当前的销售颓势,继续依赖品牌溢价参与市场竞争,其销量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在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市场环境下,奔驰亟需在产品创新和市场策略上做出调整,方能重振昔日雄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