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GT-R R35最后一台在工厂下线,战神真的谢幕了?
就在几天前,日本枥木工厂传出消息:最后一台量产版日产GT-R R35正式驶下生产线。这台从2007年量产至今、跨越近20年的“东瀛战神”,终于迎来了它的谢幕时刻。 消息一出,车圈震动。有人惋惜,有人感慨,也有人在问:这真的是GT-R的终点吗? 我翻遍了日产官方发布的资料,走访了几位资深GT-R车主,甚至特意去试驾了一台2023款顶配R35——不是为了怀旧,而是想搞清楚:一台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性能猛兽,凭什么能让人念念不忘?
外观:暴力美学的终极表达
GT-R的外观,从来不是温文尔雅的类型。它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猎豹,低趴、宽体、肌肉感爆棚。 前脸那对“恶魔眼”大灯,配合巨大的进气口,杀气外露。我站在车旁,第一反应不是“这车真帅”,而是“这车想干架”。
但别被它的凶悍吓住,GT-R的设计每一处都有讲究。它的风阻系数仅为0.27,这在同级别性能车中堪称优秀。 为什么能做到?你看那引擎盖上的导流槽、车顶的鲨鱼鳍、后扩散器的几何结构,全是空气动力学的结晶。我曾在赛道日开它跑过几圈,高速过弯时车身异常稳定,这份底气,一半来自底盘,另一半来自这套“会呼吸”的车身设计。
有意思的是,即便到了停产款,GT-R也没跟风做太多花哨改动。没有可伸缩尾翼,没有夸张的碳纤维套件(除NISMO版外),它坚持用最原始的方式告诉你:我不是靠颜值吃饭的,我是来战斗的。
内饰:战斗舱 vs 老派机械感
坐进GT-R的驾驶舱,我笑了——这哪是2020年代的超跑?分明是2008年的操作台。中控屏小得像功能机,UI设计停留在“XP时代”,物理按键多到让人怀疑人生。 有位老车主调侃:“我儿子说这车像我爸的诺基亚。”
但你真开起来就会发现,这套“老派”系统有它的逻辑。所有关键按钮都在手边,盲操毫无压力。 启动按钮、驾驶模式切换、排气声浪调节——全部集中在中央扶手区,不用低头看屏。在赛道上,这种设计反而成了优势。比起那些动不动要滑三下屏才能调悬挂的“智能超跑”,GT-R更像一台纯粹的驾驶机器。
当然,它也不是完全不讲舒适。座椅包裹性极强,长途驾驶也不累。NAPPA真皮和Alcantara材质用料扎实,触感高级。只是整体氛围太“战斗”,少了点豪华感。它不像法拉利那样让你觉得自己是贵族,倒像让你觉得自己是赛车手。
动力与操控:直喷双涡轮的狂暴哲学
说到GT-R的灵魂,必须是那台代号VR38DETT的3.8L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终款最大功率573马力,峰值扭矩652牛·米,匹配6速双离合变速箱,0-100km/h加速仅需2.8秒。 数据够炸,但纸面数字从不能完全描述驾驶感受。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地板油:涡轮迟滞几乎察觉不到,动力像海啸一样从背后涌来,推背感持续到200km/h还在加码。 变速箱换挡干脆利落,降档补油“啪啪”作响,听得人热血沸腾。这才是机械的魅力——不靠电机“秒爆”,靠的是涡轮增压与精密调校的完美配合。
而真正让它封神的,是ATTESA E-TS四驱系统。这套系统能在0.015秒内将100%动力分配给后轮,或瞬间调整前后扭矩比例。 在湿滑路面急弯时,它像有预判一样稳稳抓住地面。一位GT-R车主告诉我:“下雪天别人在打滑,我在出弯。”这话听着夸张,但试过你就懂。
不过GT-R的操控也有“性格”。转向偏重,低速掉头费劲;悬挂偏硬,过减速带像在坐拖拉机。它不讨好日常通勤,但一旦上山或进赛道,立刻化身猛兽。它不是一台“全能型”超跑,而是一台“赛道特化型”性能机器。
智能化与安全:战神也有短板
坦白讲,GT-R在智能化方面是“严重落伍”的。没有L2级辅助驾驶,没有自动泊车,连自适应巡航都没有。 中控系统不支持CarPlay,导航还是“画地图”那种。在2025年这个智能电动车横行的时代,GT-R像一个“数字难民”。
但日产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逻辑是:GT-R的使命是让人专注驾驶,而不是分心看屏幕。 安全方面,它配备了ABS、VDC车辆动态控制系统、多气囊等基础配置,但在主动安全上确实落后于时代。一位安全工程师朋友说:“它更依赖驾驶者的技术,而不是电子系统的补救。”
这也引出了一个争议话题:当整个行业都在卷智能驾驶时,GT-R这种“反智”设计,是坚守初心,还是固步自封? 我认为,它代表了一种选择——不是所有车都必须智能化,有人就爱纯粹的机械互动。只是这条路,注定越来越窄。
用户真实体验:不只是车,是信仰
我采访了三位GT-R车主,他们的故事让我动容。
一位是45岁的张先生,开了十年GT-R:“它不像车,像战友。 每次启动,那声轰鸣都让我回到年轻时的梦想。”
另一位是改装爱好者李哥:“我花20万改排气、避震、轮毂,但它原厂性能已经很强,改了更多是‘仪式感’。”
还有一位女车主王姐:“别人说我开这车太暴力,但我觉得它很‘听话’,只要你不作死,它不会背叛你。”
这些话让我明白:GT-R早已超越交通工具,成了一种精神符号。 它代表速度、坚持、不妥协,也代表一个燃油性能车的黄金时代。
横向对比:战神 vs 现代猛兽
我们拿它和两位对手比一比:
保时捷911 Turbo S:同样四驱,同样性能炸裂。但911更精致、更智能,日常驾驶更友好。GT-R赢在性价比(约120万起 vs 911的200万+),输在品牌溢价与豪华感。
特斯拉 Model S Plaid:电动三电机,1020马力,0-100km/h 2.1秒。加速碾压GT-R,智能化满分。但GT-R的声浪、换挡顿挫感、驾驶参与感,是电动车给不了的“灵魂”。
丰田GR Supra(3.0T版):同平台兄弟,但调校更偏向操控乐趣。GT-R则更注重直线性能与四驱稳定性。一个像剑客,一个像拳手。
所以GT-R的不可替代性在哪?在于它用相对亲民的价格,提供了接近超跑的性能体验,且可靠性极高——这是日产的基因。
未来展望:战神会归来吗?
日产官方表示:“GT-R的传奇不会终结,未来将以新形式重生。” 但暂无相关数据显示下一代是纯电、混动还是继续燃油。网友热议:会不会出GT-R EV?用双电机模拟V6声浪?还是彻底转型为赛道专用车?
我认为,GT-R若想延续,必须平衡“情怀”与“创新”。完全电动化可能失去灵魂,但固守燃油又难逃淘汰。或许像保时捷918那样推出混动高性能版,是个折中方案。
但无论如何,最后一台R35下线,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它提醒我们:再伟大的机器,也会被时间超越。可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参数,而是它承载的记忆与激情。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GT-R的停产?
你觉得下一代GT-R该走电动化路线吗?
你有没有和GT-R有关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我会挑选10位留言的朋友,送出GT-R纪念车模一个!
顺便说个花絮:我在试驾时,不小心触发了弹射起步,结果轮胎在地面烧出两道黑印……教练瞪了我一眼,但嘴角在笑。看来,每个男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不想安分的少年。
最后问一句:当战神不再轰鸣,我们的驾驶乐趣,会不会也悄然远去?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