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总有人问我,说明年那个新能源购置税要减半了,今年是不是换电车的“天赐良机”?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觉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什么叫天赐良机?这词儿用得就特别灵性。这不叫良机,这叫“催命符”,是车企们最后的“集结号”,吹给你听的。你以为是国家发福利,让你占便宜?错了。这是国家在告诉你,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之前给你们这帮造车新势力发的“新手保护期”大礼包,马上就要到期了,接下来,就是你们自己进“黑暗森林”里真刀真枪地干了。
所以你看,今年车圈为什么这么颠?不是因为技术突破了,也不是因为老板们突然都“开窍了”,而是因为大家心里都门儿清,再不把手里的车变成钱,明年可能连变化的资格都没有了。这就是一场掀桌子式的血战。什么蔚小理,什么比亚迪吉利,之前还讲究个“友商”,现在全是“生死仇家”。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这帮人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防守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氛围里,你再去看那些宣传稿,就觉得特别魔幻。
比如他们跟你聊安全。说电池组有多层防护,什么金钟罩铁布衫,什么高强度钢,在碰撞测试里表现666。是是是,这些都对。在实验室里,在工程师画的CAD图里,它确实是完美的。但问题是,你开车是在实验室里开吗?你是在现实世界里开。
什么叫现实世界?我给你翻译一下。现实世界就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窜出来一个什么样的“老头乐”,它不讲交规,不讲武德,甚至不讲牛顿定律。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就在老-头-乐。你那堆满激光雷达和算力的“移动机房”,能算明白老大爷下一步想往哪儿横穿马路吗?算不明白的。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一个可以随时把自己变成“因果律武器”的对手聊安全?别闹了。你以为你买的是车,其实是买了一个装在四个轮子上的巨大能量罐头,你唯一能祈祷的,就是这个罐头别在你手里开席。
再说性能。动力迅猛,起步快,电门一踩,灵魂起飞。这确实爽,在红绿灯起步的时候,能让你产生一种自己是“雷电法王”的错觉。但这种爽,就像压缩毛巾,看起来很顶,实际就那么一下。因为我作为一个开过几年特斯拉,现在出门基本靠地铁的中年人,我告诉你一个扎心的事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车95%的时间都在堵车,在蠕行,在找车位。你那“3秒破百”的性能,最大的用途就是让你在停车场抢车位的时候能快0.1秒。剩下的时间,它就是个耗电的祖宗。
还有保养和成本。说电车保养简单,不用换机油,省钱。讲真,这话术就跟说“太监不用担心秃头”一样,属于典中典的逻辑奇迹。是,你省了机油钱,但你猜猜换个电池包多少钱?你猜猜某个小磕碰导致“电池维修”的账单有多好看?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至于充电便宜,那是在你有家充桩的前提下。你要是在外面用商业快充,尤其是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那充电费和充电的体验,就问你怕不怕?那种焦虑,那种排队,那种看着电价心在滴血的感觉,比加95号油还刺激。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形象。
那么,为什么在这种“表演性”大于实用性的市场里,还是有人会买单呢?这就涉及到品牌玄学了。
有些品牌,它卖的根本就不是车,是信仰,是一种“入门券”。比如奔驰,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三叉星徽。它是一种社交货币,告诉你“我不便宜”。再比如特斯拉,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内饰糙,聊公差大,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他要的是那种硅谷的、未来的、马斯克附体的感觉。你觉得他在开车,他觉得自己在开飞船。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不是在消费,他们是在为自己的信仰“充值”。
所以,车企们现在整这些花里胡哨的,本质上都是在构建自己的“玄学”。今天发布个无图智驾,明天搞个一体化压铸,后天再来个“CEO亲自在线怼网友”,全都是在给你讲故事,让你相信他的“道”,然后心甘情愿地成为他的“信徒”。
说起来,楼下便利店的关东煮好像又涨价了,这年头除了工资啥都在涨。
你看,整个车圈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一群“修仙者”在疯狂内卷,都想在“天劫”下来之前渡劫飞升。价格战打得同行看了也得傻,配置堆得跟不要钱一样,发布会开得比春晚还热闹。加大加大加大,all in all in all in。每个人都杀红了眼,因为他们知道,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妈的,卷死我了!
所以,现在到底该不该换电车?你问我,我问谁去?
正确答案是,当你还在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不该买。因为真正的信徒,从不提问。
他们只会充值。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