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进博会的特斯拉展台上,那辆金灿灿的新车简直把人看傻了。凑近一瞧,车里空空荡荡,方向盘不见了,连油门刹车踏板的影子都找不到。这玩意儿就是马斯克挂在嘴边的Cybercab,一身流线型的科幻感,宣称只靠摄像头就能满街跑。
更有意思的是,这台无舵“出租车”亮相的第二天,就是特斯拉的股东大会。会上要投票的大事,正是要不要给马斯克那笔价值近万亿美元的天价薪酬。这时间点卡的,简直是把一张未来的蓝图直接拍在了股东们的投票桌上。
没方向盘的车真敢造
不得不说,特斯拉在进博会搭的那个“未来街区”,真有点把科幻电影搬进现实的味道。那台金色的Cybercab一亮相,瞬间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手机快门声响得跟下雨似的。最让人惊掉下巴的,就是这车彻底抛弃了人工驾驶装置。
车门像蝴蝶翅膀一样张开,坐进去感觉压根不是在打车,倒像踏入了一个未来座舱。特斯拉上海的负责人孙嘉泽在现场解释,这车就是纯粹为AI自动驾驶量身打造的,压根没装激光雷达那种烧钱的玩意儿,全靠一套TeslaVision视觉系统“看路”。
这可不是一个空壳子模型。就在今年10月25日的财报会上,马斯克亲自官宣,Cybercab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正式量产,并且斩钉截铁地否认了会保留任何人工操控装置的猜测。
造车就像搭积木
马斯克敢这么干,底气在哪?答案是藏在车壳下的HW5.0自动驾驶硬件。这套系统配置堪称豪华,8颗500万像素的摄像头,加上4D毫米波雷达和一堆超声波传感器,算力直接拉到1000TOPS,据说能同时处理128个移动目标。
软件层面,最新的FSDV14系统已经加入了专门为Robotaxi开发的模型,通过模拟器生成的海量逼真视频进行训练,应付复杂路况的能力大大增强。这还没完,这车一度电能跑10公里,刹车能量回收效率高达40%,在城市里跑,续航还能额外增加15%。
更狠的是成本控制。马斯克在播客里早就放话,成本要死死压在3万美元以内。后来更是透露,通过一种叫“Unboxed”的制造工艺,把车身拆成模块并行组装,成本能进一步压到2万美元以下,比不少家用车都便宜。
大饼好吃路难走
马斯克用Cybercab的未来感和Robotaxi的商业前景,给股东们画了一张“科技致富”的大饼。但理想很丰满,现实的坑一个比一个大。最头疼的就是监管。虽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在2022年就开了绿灯,允许没有方向盘的车上路。
可实际上,现在加州街头跑的特斯拉Robotaxi,驾驶位上还必须坐个安全员。说白了,就是“有人看着的自动驾驶”。更有消息扒出,特斯拉在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连无人驾驶运营需要的文件都没交齐,审批流程压根没走完。
更别提那台从2017年就说要造的新款Roadster跑车,一拖再拖,到现在连影子都没有。特斯拉这种“激进时间表”的信誉,早就被市场打了好几次折扣。
万亿薪酬的豪赌
说到底,马斯克这波密集操作,都是在为他那笔天价薪酬铺路。这笔钱要是拿到手,他在特斯拉的股份将从13%暴涨到近29%,实现绝对控股。但这钱也不是白拿的,等于把特斯拉未来几十年的饭碗,都跟他一个人绑死了。
正因如此,方案本身吵翻了天。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这些大股东,都公开表示反对,认为这方案“把股东的钱分得太散”,让马斯克的权力过于集中。截至11月5日投票,赞成票虽然占了55%,但最终结果仍悬而未决。
技术上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马斯克死磕纯视觉方案,不用激光雷达,但很多专家不买账,觉得在暴雨、强光这种极端天气下,摄像头很容易“看走眼”。而且,进博会展出的车连个紧急控制按钮都没有,万一路上系统失灵,乘客难道只能干着急?
结语
马斯克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他用一个触手可及的科幻未来,去对赌一笔能改变公司控制权的巨额财富。这场万亿赌局,赢了,他就是名副其实的科技传奇;输了,可能连股东最基本的信任都会丢光。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不关心技术有多牛,也不关心老板拿多少钱。我们只关心,这车到底能不能安全上路,打车到底便不便宜。说到底,再宏大的蓝图,最终也得靠“造得出来、跑得上路、用得放心”的硬实力说话,光靠画大饼,可撑不起7万亿的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