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储能行业上演了一场格局巨变:阳光电源以167.1GWh的出货量一举超越特斯拉,登顶全球第一,前十大厂商中八家来自中国。这背后不仅是数字的超越,更是一场从“电池制造”到“系统定义”的产业升级。阳光电源的PowerTitan 3.0平台以其684Ah超大电芯、15000次循环寿命和93.5%的系统能效,打造出更省心、省地、省电的“能源解决方案”。而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玩家正围绕电芯容量、技术路线和全球化布局展开激烈角逐。北美客户关注关税规避,欧洲市场看重本地服务,2026年行业将进入“技术+全球化”的双重较量。正如嘉宾所言:“未来不属于谁现在第一,而属于谁能在2026年还站着,而且站得更稳。”这场能源革命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主持人:嘿,你最近有没有刷到那个储能行业的新闻?就是阳光电源突然干翻特斯拉,登顶全球第一的那个事儿?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这事儿是真的吗?毕竟特斯拉在储能圈可是老大哥啊,怎么就被一家中国公司给超了?你当时看到这消息第一感觉是啥?是不是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嘉宾:我懂你这感觉!说实话我刚看到数据的时候也愣了一下——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全球第一,特斯拉掉到第二,比亚迪第三,前十里头八家都是中国公司!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整个行业格局的静悄悄大洗牌。但你得知道,这背后不是偶然,是整个市场在疯狂增长,167.1GWh的出货量,同比涨了85.7%,整个行业像打了鸡血一样。你想想,这种增速下,谁跑得快谁就能上位,阳光电源就是那个踩准节奏的选手。
主持人:等等,我得先确认一下——你说的这个167.1GWh,听起来好大,但到底有多大?我脑子里没概念,能不能打个比方?比如说,这相当于多少个家庭用一年的电?或者多少个特斯拉Megapack堆在一起?你得给我点画面感,不然我总觉得这数字飘在天上。
嘉宾: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这么说吧,167.1GWh,差不多是16万7千兆瓦时,如果按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用电5000度算,这够三千万户家庭用一年!或者换个更直观的——相当于把2.4吉瓦时的储能系统堆上70个,就是阳光电源跟欧洲SUNOTEC签的那个大单规模。你想想,一个项目就这么大,全球加起来167.1GWh,是不是突然觉得这行业真的在狂奔?而且你注意啊,这个增长不是平均的,美洲、欧洲、亚太都在疯涨,尤其是EMEA地区,同比增速超150%,简直是火箭速度。
主持人:哇,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偏偏是阳光电源冲到第一?特斯拉不是有Megapack吗?不是还有上海超级工厂吗?我记得他们在上海临港搞了个300MWh的项目,听起来也不小啊。你是不是觉得,阳光电源能赢,是因为他们更懂系统集成?还是说,他们有什么秘密武器?你给我拆解一下,别光说数据,说人话!
嘉宾:你说到点子上了!特斯拉确实有Megapack,但阳光电源的杀手锏是他们的PowerTitan 3.0平台——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储能界的‘超级航母’。它用的是684Ah的超大电芯,能量密度做到440Wh/L,循环寿命15000次,电芯能效96.5%,系统综合RTE到93.5%。听起来像一堆参数对吧?但说白了,就是更耐用、更高效、更省空间。举个例子,同样装机容量,阳光电源的系统能放更多电,用更久,还更省地方。而且他们海外市场大单不断,光是跟SUNOTEC签的就2.4吉瓦时,全年目标40-50GWh,现在都快完成了!你想想,这哪是卖电池,这是卖‘能源解决方案’啊。
主持人:哦——我懂了!所以阳光电源不是在拼电池,是在拼‘整套系统’?那特斯拉呢?他们是不是还在用老思路,就是‘电池+外壳’那种?我感觉你刚才说的那些参数,像什么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听起来挺硬核的,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到底意味着啥?是不是说,用了阳光电源的系统,电费更省?或者故障率更低?你得给我翻译成人话,不然我怕听众听不懂。
嘉宾:太对了!你这个问题特别关键。说白了,这些参数就是‘省心+省钱’的保证。能量密度高,意味着同样大小的柜子能装更多电,省地儿;循环寿命15000次,就是用个十年八年都不用换电池,省维护费;能效96.5%,就是充进去的电,几乎都能放出来,不浪费。打个比方,你家装个储能系统,阳光电源的版本可能比特斯拉的多用两年,电费省10%,还占地方小。这不是技术参数,这是实打实的用户体验!而且你别忘了,阳光电源的系统是‘交钥匙工程’,从电力转换到远程监控全包,特斯拉的Megapack虽然牛,但更多是‘半成品’,得你自己搭配套件。这就是系统集成商和电池厂商的区别。
主持人:有意思!那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既然阳光电源这么强,那宁德时代呢?他们不是电芯老大吗?怎么感觉他们在这场‘系统集成’的战争里有点被动?我记得他们也推了587Ah的大电芯,但好像没阳光电源那么高调。你是不是觉得,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定义权’的争夺?就是谁来决定下一代储能电芯该长什么样?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这个‘电芯容量不是越大越好’的梗?我听说宁德时代的人说‘刚刚好才最好’,这话说得挺哲学的。
嘉宾:哈哈,你抓到重点了!这事儿真的很有意思。阳光电源推684Ah,宁德时代推587Ah,表面看是数字之争,其实是路线之争。宁德时代的人说‘电芯容量不是越大越好’,意思是——太大了,散热难、一致性差、成本高,反而不划算。就像你买手机电池,不是容量越大越好,得看实际使用场景。阳光电源的684Ah是为大储系统设计的,追求极致效率;宁德时代的587Ah可能更平衡,适合多种场景。但关键在于,2025年二季度,已经有厂商开始调试500Ah+的产线了,InfoLink预测下半年就能量产。所以这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市场话语权的争夺——谁的路线被行业接受,谁就能定义未来。你想想,这像不像当年手机行业,苹果和安卓之争?
主持人:哇,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这行业比我想的复杂多了!不只是谁卖得多,而是谁在定义游戏规则。那问题又来了——既然技术路线有分歧,那市场怎么选?是看谁参数高,还是看谁价格低?或者看谁服务好?你是不是觉得,最终还是得看‘落地’?就是谁的系统真正在项目里跑得稳、赚得到钱?你能不能给我举个例子,比如在北美或者欧洲,客户到底更看重啥?
嘉宾: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市场选择其实很现实——北美客户现在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扛住关税’。你看,美国对华储能产品加征40.9%关税,但头部厂家比如亿纬锂能,通过在马来西亚建厂,直接规避了风险,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冲到41%,比2023年翻了一倍多。欧洲呢?大储需求接棒户储,2025年预计30GWh,同比涨36%,其中大储部分涨86%!所以欧洲客户更看重‘系统稳定性+本地化服务’。阳光电源跟SUNOTEC合作,就是看中了他们在欧洲的本地化能力。说白了,技术再牛,如果不能在当地落地、不能帮客户赚钱,那都是空谈。你想想,这不就是‘全球化布局’的终极意义吗?
主持人:明白了!所以这行业现在不是拼单点技术,而是拼‘全链条能力’——从电芯到系统,从国内到海外,从参数到服务。那我最后问个大问题——2026年,这个排名还会变吗?阳光电源能稳坐第一吗?特斯拉会不会卷土重来?或者有没有黑马?比如你说的远景能源,或者那些二线厂商?你是不是觉得,2026年才是真正的‘大乱斗’?
嘉宾:没错!2026年绝对是‘大乱斗’!InfoLink预测阳光电源在大储环节会继续霸榜,但Tesla和比亚迪会死磕Top2。更刺激的是,二线厂商比如欣旺达、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都在疯狂上量,绑定头部集成商,下半年可能冲击Top10。还有韩系厂商,像LGES,他们的美国产能快释放了,年底或明年初就可能杀回来。所以2026年的排名,绝对比2025年更刺激!而且你别忘了,行业基本面在拐点——欧美需求高景气,价格回升,2026年PE可能在15-20倍,安全边际高。说白了,这行业不再是‘拼成本’的时代了,而是‘拼技术+拼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定义’,这才是最牛的地方。
主持人: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这行业特别有看头!不是简单的谁卖得多,而是谁在定义未来。阳光电源的登顶,不是终点,而是新游戏的开始。那最后,我想问你——如果现在有个投资人想投储能,你建议他看什么?是看排名?看技术参数?还是看全球化布局?你给我一句最实在的建议,别整虚的。
嘉宾:一句话——看‘系统集成能力+全球化布局’。排名会变,参数会迭代,但谁能提供稳定、高效、本地化的整套解决方案,谁就能活下来。阳光电源赢在系统,亿纬锂能赢在海外,特斯拉赢在品牌,但未来属于那些能把技术、市场、供应链全打通的玩家。你投储能,别光看谁现在第一,要看谁能在2026年还站着,而且站得更稳。毕竟,这行业才刚上路,好戏在后头呢。
主持人:说得太好了!感谢你陪我聊完这期,无论你在哪里,都祝你一切顺利,关注我,下期再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