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思最近总去家附近的摩托店转悠,发现以前摆在 C 位的 150 踏板,现在都挪到角落了,反倒是 125 踏板的展车围着不少人,摩友们聊天也总说 “选 125 准没错”… 一开始啊思还纳闷,150 排量更大、动力更强,怎么反而不火了?
聊得多了才明白,125 踏板能成 “王道”,全是因为它踩中了大多数人的真实需求,每一个原因都特别现实。
先说说驾照这事吧,懂的都懂,买摩托第一步就得有驾照,但 125 和 150 对应的驾照不一样。
我国对摩托车分类很明确,125cc 及以下属于轻便摩托车,很多地方考个 「F 照」就能开;150cc 属于普通二轮摩托车,必须得有 「E 照」才行。
这俩驾照的差别可不小,先说比如考试难度,F 照不用考绕桩里的 “压弯” 动作,也不用考载人,练个两三天就能过;E 照不仅绕桩要求严,还得考载人平衡,不少人得考个两三回才能过。
再说说费用,啊思问过身边几个朋友,E 照下来普遍要 1500-2000 块,F 照只要 800-1200 块,差出的钱够加小半箱油了。
还有时间成本,E 照从报名到拿证最少要半个月,F 照一周就能搞定,对于想尽快骑车通勤的人来说,这点太关键了。
举个栗子,啊思有个同事,去年本来想选 150,报了 E 照后因为练车总加班,拖了一个月才拿证,最后索性换成 125,F 照到手直接提车,通勤效率一下就上来了。
再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使用成本,125 踏板在这方面是 “省钱小能手”。
先看油耗,现在油价虽说没以前那么夸张,但加一次油也不便宜。常见的 125 踏板,比如本田的裂行 125、雅马哈的巧格 i,百公里油耗基本在 2.0-2.2L 之间;而 150 踏板,像比亚乔 Liberty 150、光阳动丽 G150,油耗得 2.6-2.8L。
按现在 92 号汽油 8 块 / L 算,一年跑 1 万公里的话,125 比 150 能省2.7-2.1×8×100=480 块,看着不多,但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能多吃几顿火锅?
保养方面也有差距,125 踏板换机油只要 1L 就够,150 大多要 1.2-1.3L,一桶 4L 的全合成机油,125 能换 4 次,150 只能换 3 次,一次机油差价就 20 块,一年保养 4 次就是 80 块。
还有轮胎,125 的轮胎普遍窄一点,比如后胎尺寸 100/90-10,一条大概 300 块;150 的后胎多是 110/80-14,一条得 400 多,换一次胎就差出 100 多块。
这些钱看着零碎,但都是日常能感受到的开销,长期下来真不少省。
此外,125 踏板完全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
现在买踏板的人,十有八九是用来通勤、买菜、接娃,每天跑的路程也就 20-30 公里,最多周末去周边公园转一转。
这种场景下,125 的动力绝对够了,它的最高时速能到 80km/h,市区里红绿灯多、车流量大,根本跑不到这么快,就算起步,125 比 150 慢个 1 秒,到下一个路口还是一样等,根本体现不出动力差距。
反而 125 的灵活性更占优势,它的车身普遍轻,大多在 110-130kg 之间,150 则要 130-150kg,女生或者力气小的人挪车、停车都方便。
啊思有个女同事,之前看 150 的车觉得好看,结果提车后发现挪车要费好大劲,小区车位窄的时候,得倒两把才能停进去,后来换了 125,一把就能停好,现在逢人就说 “125 才是我的菜”。
还有储物空间,很多 125 踏板的座桶设计得特别实用,比如本田的 NS125LA,座桶能放下一个全盔加一件雨衣;而有些 150 踏板因为发动机占空间,座桶只能放下半盔,要是戴全盔,还得额外挂个头盔包,特别麻烦。
路权和政策限制也是绕不开的点,不少城市对 150cc 以上的摩托有限制,比如禁止进入核心城区,125cc 及以下却能随便跑。
啊思所在的城市就是这样,二环以内明确规定 “禁止 150cc 及以上摩托车通行”,要是买了 150,每天通勤得绕远路,多走好几公里;125 就能直接走市区主干道,比坐地铁还快。
还有年检,虽然现在摩托车实行 6 年免检,但 150 属于普通摩托,免检期过了之后要上线检测,得排队、查尾气、查刹车,一套下来大半天就没了;125 属于轻便摩托,有些地方免检期后也不用上线,直接去车管所领年检标就行,省了不少时间。
还有保险,125 的交强险一年才 120 块,150 的要 180 块,虽然差得不多,但常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开销,关键是这些额外的麻烦,125 都能避开。
说保值率,这也是摩友们很看重的一点。
125 踏板的保值率比 150 高不少,比如本田的小公主 125,新车落地大概 1 万 2,开两年还能卖 5000 多;而 150 踏板新车落地普遍 1 万 5 以上,开两年可能就剩 4000 多。
为啥会这样?
因为 125 的受众更广,新手练手、老手通勤、女生代步都能选,二手市场特别好卖;150 的受众主要是想追求点动力的人,这类人更愿意买新车,二手 150 很难找到买家。
啊思有个朋友,去年想换车,把开了两年的 125 踏板挂网上,标价 5500,3 天就有人上门买了;另一个朋友的 150 踏板,挂了一个月没人问,最后降了 500 才卖掉,还吐槽 “早知道当初买 125 了”。
其实啊思觉得,150 踏板本身没什么不好,动力强、跑长途更稳,要是经常跑郊区或者跨省出游,选 150 肯定合适。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用不上这些优势,反而要为这些 “用不上的功能” 多花钱、多费心 :驾照更难考、油耗更高、保养更贵、路权还受限,这不划算啊。
125 踏板就不一样了,它没什么 “亮眼参数”,但每一个优点都刚好戳中日常使用的痛点:驾照好考、成本低、好开、路权多,这不就是大家常说的 “实用主义” 嘛。
现在摩友们选车越来越理性了,不再盲目追求 “排量越大越好”,而是看 “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125 踏板能成为 “王道”,不是因为 150 不够好,而是因为它更懂大多数人的生活。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