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价格战与盈利压力的2025年,零跑汽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上半年净赚3000万元,成为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前8月累计交付32.89万辆,同比增长136.4%,稳居新势力销量榜首。当众多品牌在高端化赛道激烈厮杀时,零跑却凭借"技术普惠"的差异化路径,在8-20万元主流市场开辟出增长蓝海。这种看似反常识的成功,实则源于其全域自研构建的成本控制能力与精准市场卡位形成的共振效应。
技术闭环: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的蜕变
零跑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建立在"全域自研"的技术战略之上。与多数新势力依赖外部供应商的模式不同,零跑坚持从底层架构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目前自研自造比例已占据整车成本的70%。这种重投入模式在短期看可能增加成本,但长期形成的技术闭环却成为其对抗价格战的护城河。
LEAP3.0架构作为零跑技术矩阵的核心,通过88%的通用化率实现了跨车型、跨动力形式的灵活适配,覆盖从A到E级的全部车型需求。这种高度模块化设计不仅降低了研发边际成本,更让新技术能够快速下沉到全系产品。以其"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为例,通过1个中央超算平台融合座舱、智驾、动力、车身四大域控制,实现了行业首个四域合一,既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又为持续OTA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
在关键的三电领域,零跑CTC2.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展现出独特优势。该技术舍去传统电池模组设计,使电池布局空间提升17.5%,同时兼容800V 4C超充,实现了续航、安全与补能效率的多重突破。更具战略意义的是,零跑将自研技术转化为新的利润来源——旗下凌骁能源公司已接到多家商用车企的电池包订单,与Stellantis的合资公司则授权电子架构技术并供应核心零部件,这种"整车+零部件外供"的双轮模式,正在复制比亚迪的成功路径。
市场破局:在价值洼地构建产品护城河
零跑精准卡位8-20万元主流消费市场,这一价格带恰是中国汽车市场容量最大但竞争最激烈的区间。零跑的破局之道在于"高配低价"的价值组合——用越级配置颠覆用户对该价位产品的固有认知。
以热销车型零跑C10为例,其12.28-16.88万元的指导价区间内,标配高通骁龙8295芯片(性能约为行业主流8155芯片的8倍)、全域800V快充(纯电版)和210km纯电续航(增程版),这样的配置组合在同级别竞品中几乎无出其右。更具颠覆性的是8.98万起售的B01车型,首次将激光雷达带入10万元以下市场,上市72小时锁单即超1万辆,印证了"技术民主化"策略的市场吸引力。
这种产品策略背后是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全域自研使零跑能够将高端技术以更低成本实现量产,例如其搭载的禾赛AT128激光雷达(探测距离200m)配合双Orin-X芯片(算力508TOPS)的智能驾驶方案,在C16车型上的落地价格仅18.98万元,较同类配置车型低30%以上。这种"高配不高价"的定价艺术,让零跑在价格战中保持了14.1%的毛利率,接近特斯拉、理想等头部企业水平。
全球视野:第二增长曲线的开辟
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零跑积极拓展海外业务,2025年前8月海外交付超3万辆,同样位居中国新势力榜首。计划2026年在海外市场投放6-7款产品,并在西班牙设厂,显示出其全球化布局的决心。这种海外扩张并非简单的市场复制,而是依托LEAP3.0架构的全球化标准设计,实现不同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零跑的海外策略与其国内成功逻辑一脉相承——以高性价比的智能电动产品切入当地主流市场。在欧洲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但本土品牌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零跑车型在空间、智能配置和价格方面的综合优势有望复制国内成功。与红旗合作开发海外车型的举措,则进一步完善了其全球化供应链与渠道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在快速扩张中也面临品控挑战,8月投诉指数显示存在动力电池故障、续航虚标等问题。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持质量稳定,将是其持续盈利的关键。但从数据看,零跑已初步实现了规模效应与质量控制的平衡,这 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行业启示:新势力竞争的范式转移
零跑的崛起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层变革:当技术扩散速度超过品牌溢价所能覆盖的范围时,"普惠技术"正在成为新的竞争焦点。零跑证明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新势力的发展路径——不依赖资本烧钱换规模,而是通过技术自研构建护城河,再以精准的市场定位实现商业闭环。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技术投入-成本下降-规模扩张-利润反哺研发"的正向循环。2025年上半年,零跑营业收入达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充足的现金流使其能够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研发。而零部件外供业务的拓展,更将单一技术的研发成本分摊到更多产品上,形成技术资产的乘数效应。
在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阶段,零跑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堆砌高端配置,而在于将技术创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并以合理成本实现规模化交付。当激光雷达、800V平台等曾经的高端配置通过零跑这样的品牌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进入"技术普惠"的新阶段,这或许正是零跑留给行业的最宝贵启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