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问界M7上市60分钟收割3万订单,27.98万起售价背后:192线激光雷达+1625km续航,是技术碾压还是另有玄机?

华为问界M7上市60分钟收割3万订单,27.98万起售价背后:192线激光雷达+1625km续航,是技术碾压还是另有玄机?

上周在高速服务区,碰见一辆问界M7车主跟交警在那儿扯皮。起因是他开着辅助驾驶跑了200多公里,结果被查出酒精超标。车主振振有词说车是自己开的,交警也挺无奈——这事儿搁以前简单,现在真不好判。旁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拍视频,有人在那儿讨论这算不算酒驾。我站在边上看了会儿,突然想明白为什么这车能1小时卖出3万台了。

说白了,问界M7踩中了一个很微妙的点。

那套ADS 4.0系统,34个传感器,192线激光雷达配4D毫米波雷达。听起来跟百万豪车一个级别,但价格摆在那儿,27.98万起步。有朋友在赛道体验过,说115米外就能识别路面异常,140公里时速爆胎都能稳住。华为那边的说法是“系统可靠,但得合规用”——这话说得挺圆滑。

我倒觉得,这种模棱两可反而给了用户想象空间。你说它是辅助驾驶吧,功能确实强到有点越界;说它是自动驾驶吧,法规又不允许。灰色地带往往最吸引人,不是吗?

续航这块做得够狠。1625公里综合续航,纯电315公里,增程器热效率91.5%。跑过长途的人都懂,这意味着什么。北京到上海一箱油,中间不用琢磨充电桩在哪儿。理想L7综合续航1315公里,被它甩开300多公里。数字摆在那儿,焦虑自然就少了。

做二手车的老李跟我说,现在收电车最怕两种:一种是续航虚标的,一种是小厂出的。问界这方面口碑还行,保值率能到71.5%。这个数字在新能源里算前三了。

底盘调校这事儿,外行看不出门道。双腔空气悬架,道路预瞄2.0,全铝合金双叉臂前悬加五连杆后悬。开过的人说滤震效果接近奔驰GLS,我觉得有点夸张,但调校思路确实对路。转弯半径5.7米,这个数字在中大型SUV里算灵活的。

30万能给到这配置,放五年前想都不敢想。

鸿蒙座舱那套玩意儿,年轻人可能更吃这套。16.1英寸3K中控屏,17.3英寸后排娱乐屏,三指滑屏流转,AI语音交互。副驾零重力座椅躺角120度,配车载冷暖箱。长途跑下来,副驾体验确实比一般车好不少。至于实不实用,这事儿见仁见智。

华为问界M7上市60分钟收割3万订单,27.98万起售价背后:192线激光雷达+1625km续航,是技术碾压还是另有玄机?-有驾

安全这块有个数据挺唬人——23吨顶压测试,超国标4倍。电池包用的巨鲸技术,IP68防护。三重冗余车门解锁设计,听着像过度设计,但真出事的时候,冗余就是命。

设计上的变化挺明显。从之前那种中庸风格,转向年轻化路线。珊瑚红、海岛蓝这些配色,明显冲着90后95后去的。风阻系数0.249Cd,SUV里算不错。半隐藏门把手现在不算新鲜了,但该有的还是得有。

听说3万订单里,30%是老车主推荐来的。这个比例能说明点问题。华为在智能化这块,算是建立起某种信任背书了。不管你认不认,这招牌在30万价位段确实管用。

定价27.98万到37.98万,刚好卡在理想L7和蔚来ES7中间。这个段位本来就挤,问界选择堆料不降价,算是另一种活法。40亿研发投入摆在那儿,降价也降不到哪儿去。

市场会怎么反应,还得看。毕竟每个人用车场景不一样,有人要智驾,有人要续航,有人就图个牌子。说它是30万级别最优解,这话我说不出口。

回到开头那个服务区的场景。技术发展到这一步,人和机器的边界在哪儿?车能开到什么程度,人又该负什么责?这些问题可能比车本身更值得琢磨。

华为那边说得挺清楚,系统会监测驾驶员状态,“人机共驾”原则。但这话说了等于没说。真出了事儿,责任怎么划分?法律上还没给出明确答案。这片灰色地带,既是机会也是隐患。

3万单背后,有人看到了技术突破,有人看到了品牌溢价,也有人看到了风险。至于你怎么看,那是你的事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