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辆雅阁、皓影被召回?你的爱车在不在其中?
最近,我刚试驾完一辆新款雅阁混动,那套i-MMD系统在城市里跑得顺滑又安静,油门一踩,动力就跟上了,真有点“人车合一”的感觉。可就在我回味驾驶感受时,一条消息炸了朋友圈: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联合宣布,召回超38万辆车! 其中光是广汽本田的雅阁、皓影这些热门车型就超过24万辆。我心头一紧——这不就是我刚开过的那款?赶紧翻资料,一探究竟。
一、问题出在哪?高压燃油泵的“隐疾”
这次召回的“罪魁祸首”,是高压燃油泵内部零件可能因应力集中产生裂纹。听起来挺专业,咱通俗点说:这玩意儿就像你家高压锅的密封圈,长期高温高压工作,如果材料或工艺不过关,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微小裂纹。一旦裂了,燃油就可能泄漏。
你想啊,汽油可是易燃物,漏在发动机舱里,高温部件一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更别提排放超标,对环境也不友好。虽然厂家说了是“极端情况下”才会发生,但安全这事儿,哪能赌概率?38万辆车,背后就是38万个家庭的出行安全,马虎不得。
我之前试驾时,只顾着感受动力平顺和油耗表现,还真没往这上面想。现在回头琢磨,本田这套混动系统为了追求高效率,燃油系统的工作压力本就比普通车更高,对零部件的耐久性要求也更严苛。这次问题,或许正是高强度工况下暴露的设计或制造短板。
二、哪些车中招了?快看看有没有你的
这次召回涉及两大阵营,咱们一个一个看:
广汽本田这边(召回编号E2025M0107V):
雅阁(ACCORD):2022年6月28日到2024年9月20日生产的汽油版和插电混动版。
型格(INTEGRA):混动版。
皓影(BREEZE):混动版和插电混动版。
致在(ZR-V):混动版。 总计240,764辆。
东风本田这边(召回编号E2025M0108V):
英仕派(INSPIRE):汽油版和插电混动版。
HONDA HR-V:混动版。
思域(CIVIC):混动版。
思威(CR-V):混动版和插电混动版。 总计139,621辆。
加起来超过38万辆,几乎涵盖了本田目前所有主力混动车型。我认识的一位老铁,刚提了台插混版皓影,正美滋滋地享受绿牌政策,看到消息后立马打电话给4S店确认,结果还真在召回范围内。他苦笑说:“这车还没开热乎呢,就得回娘家‘体检’了。”
三、怎么解决?免费换泵,别等
厂家给出的解决方案很直接:免费更换改良后的高压燃油泵。说白了,就是把有隐患的旧零件拆下来,换上改进过的新款。这事儿不复杂,一般4S店几个小时就能搞定。
我建议各位车友,只要你的车在上面那个时间范围内,甭管有没有发现漏油,赶紧联系4S店预约。别觉得麻烦,安全无小事。而且这是厂家主动备案的召回,属于法定责任,你不用花一分钱。拖着不处理,万一真出了事,保险理赔都可能扯皮。
顺便提一嘴,这次召回从2025年8月31日开始执行。现在才9月,时间充裕,但早处理早安心。我那位老铁已经约好了下周去,还调侃说:“正好趁这机会,让师傅顺便帮我检查下底盘,白捡个免费保养。”
四、不止本田,沃尔沃、极星也“中招”
你以为就本田事儿多?沃尔沃和极星也发布了召回,问题出在软件上。
沃尔沃(包括国产和进口的XC60、S90、XC90等插混车型)和极星2纯电车,因为制动控制模块软件偏差,在“B挡”或“单踏板模式”下长坡滑行超过1分30秒,可能失去制动功能!这可太吓人了,下长坡时刹车失灵,想想都后背发凉。
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免费升级软件,比换硬件简单多了。但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智能车越来越依赖软件,一个小bug可能就是大隐患。我之前试驾某新势力车型,单踏板模式调得特别激进,松油门减速感很强,当时还觉得省力。现在想想,如果软件不稳,这种“强动能回收”反而可能增加风险。
五、本田摩托也“躺枪”,7辆车因机油渗漏召回
有意思的是,本田摩托也上了召回名单。2024年11月15日生产的7辆CB750摩托车,因机油压力传感器密封螺栓精度问题,可能导致机油渗漏。机油要是甩到后轮胎上,湿滑路面一打滑,骑手可就悬了。
虽然才7辆,数量少得可怜,但态度值得点赞——问题不分大小,安全一视同仁。我骑过本田的CB系列,发动机平顺性没得说,可再好的机器也得靠细节堆出来。一个螺栓的精度,就能影响整台车的安全,这正是“魔鬼在细节”的体现。
六、横向对比:同是混动,谁更靠谱?
说到混动技术,咱们不妨拿本田i-MMD和丰田THS比一比。
本田i-MMD:结构相对简单,大部分时间电机驱动,发动机主要发电或高速直驱。优点是动力响应快,驾驶感接近电车。但这次燃油泵问题,暴露出其在高压燃油系统上的潜在风险。
丰田THS:行星齿轮结构,动力分配更复杂,但经过二十多年迭代,稳定性极佳。虽然驾驶感偏“佛系”,但胜在皮实耐用。
我开过两款车,本田更“冲”,丰田更“稳”。如果你追求驾驶乐趣,本田是好选择;但如果你更看重省心耐用,丰田可能更合适。当然,这次召回不代表本田技术不行,任何大厂都可能遇到品控波动,关键看后续改进和用户服务。
七、未来怎么看?软件+硬件,一个都不能少
这次多家车企集中召回,反映出两个趋势:
硬件仍是基础:无论智能化多先进,发动机、刹车、油路这些传统部件依然是安全的基石。本田的燃油泵、摩托的螺栓,都是“小零件,大影响”。
软件风险上升:沃尔沃、极星的案例说明,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代码安全同样致命。未来车企不仅要会造车,还得会“修bug”。
作为消费者,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关注,及时响应召回。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售后服务和安全响应能力,同样是品牌力的体现。
结语:你的车安全吗?
最后问大家一句:你的车在不在这次召回名单里? 如果在,你会第一时间去处理吗?如果不在,你会因为这些新闻而对混动或电车产生顾虑吗?
我始终相信,没有完美的车,只有不断进步的技术和更负责任的厂商。召回不可怕,可怕的是隐瞒和忽视。本田、沃尔沃主动备案,至少态度是端正的。
各位车友,安全驾驶,从关注爱车的每一个细节开始。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或者分享你的用车故事,我会一一回复。咱们下期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