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

家人们,今天这事儿可太劲爆了!重磅消息,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海外被指涉嫌维修垄断,眼瞅着就要面临高达近 4700 万的巨额罚款!
近日有澳媒报道,比亚迪、极氪、小鹏、Smart和零跑五家中国新能源品牌因涉嫌垄断售后维修业务,可能面临最高1000万澳元(约合470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这事儿一出来,整个汽车圈都炸了锅。
要知道,咱老百姓买辆车,那可是花了不少心血,后续的维修保养更是和咱钱包紧紧绑在一起。
这几家车企可都是在市场上响当当的,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咱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在如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火的大趋势下,这起事件就像一颗深水炸弹,把行业里那些不为人知的 “内幕” 都给炸了出来。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猫腻。
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有驾
中国电车澳洲狂飙,售后合规成隐形壁垒
据澳媒报道,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透露,已向 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发出 “侵权通知”,指控它们违反该国的《机动车信息共享计划》(MVIS),涉嫌维修垄断。
一旦罪名成立,这 5 家车企将面临高达近 4700 万澳元(约合人民币 2.2 亿元)的罚款。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相当于普通人几辈子都挣不来的钱。
这 MVIS 制度,说白了就是要求车企向独立维修厂提供车辆的维修技术信息,让车主有更多维修选择,别被车企 “牵着鼻子走”。
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有驾
但这 5 家车企呢,被澳大利亚汽车售后市场联盟(AASRA)举报,说它们在售后维修这块儿搞 “小动作”,没按规定分享关键的维修数据和技术,导致独立维修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车主想找个便宜靠谱的维修店都难。
咱中国的新能源车企这几年在澳洲那可是 “一路狂飙”。
就拿比亚迪来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澳洲的新车销量同比增长了 300%,这增速,简直像坐火箭一样。
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有驾
其他几家涉事车企的销量也都蹭蹭往上涨。可销量上去了,售后却成了 “拖油瓶”。
比亚迪在澳洲就因为售后合规问题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澳洲车主反映,自己的比亚迪汽车出了问题,想找个非官方的维修厂修修,结果发现根本无从下手。图片
维修厂拿不到车企的维修技术资料,对这些新能源车的 “高科技玩意儿” 根本摸不着头脑。
这就好比医生看病,连病人的病历都看不到,咋治?
车企在海外市场,不能光想着卖车赚钱,售后这块儿要是跟不上,那口碑迟早得 “翻车”。
就像盖房子,光把房子盖得漂亮不行,后续的水电维修、物业保障啥的都得跟上,不然住户住着能舒心吗?
车企不敢放、修理厂没法修,新能源售后陷入 “维修怪圈”
为啥会出现这种维修垄断的情况呢?
咱得往深了挖一挖。对车企来说,它们也有自己的 “小算盘”。
新能源车不像传统燃
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有驾
油车,技术更新换代快,而且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车企自己手里。
就拿电池管理系统来说,这可是新能源车的 “心脏”,车企担心一旦把这些技术信息开放给独立维修厂,可能会出现技术泄露的风险,影响自家产品的竞争力。
再加上现在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车企要是把维修权放开,万一独立维修厂维修不当,出了安全事故,这锅还不得车企来背?
所以,车企为了保住自己的 “安全底线” 和 “责任边界”,就把维修技术紧紧攥在手里,不敢轻易松手。
可这样一来,修理厂就惨了。
传统的汽车修理厂想涉足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简直比登天还难。
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有驾
没有车企的技术支持,他们面对新能源车那些复杂的电路、精密的传感器,根本无从下手。
有个开了十几年修理厂的老板就跟我诉苦,说现在店里来了新能源车,他都只能干瞪眼,“这玩意儿太复杂了,我们想学都没地方学,设备也买不起,根本没法修。”
而且,车企为了保证自己的售后利润,对配件的销售渠道也把控得很严。独立维修厂很难拿到原厂配件,就算能拿到,价格也贵得离谱。
这就导致消费者在维修时,要么只能选择价格高昂的 4S 店,要么就只能接受非原厂配件,质量还没保障。
这就像进了一个死胡同,车企不敢放,修理厂没法修,而最终为此买单的,终将是消费者。
在国内,新能源车维修市场也存在类似问题。
之前上海就有两位修车师傅,因为解锁了新能源车的电池包,方便车主维修,结果被车企告上法庭,最后还被判了刑。
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有驾
这事儿一出来,整个维修行业都人心惶惶,大家都不敢轻易碰新能源车的维修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新能源车售后维修这块儿,车企和维修厂、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有多深。
其实,类似的维修垄断争议并非个例。
在美国,特斯拉也曾因拒绝向独立维修店提供关键维修信息,而面临反垄断诉讼。
特斯拉认为,其技术具有独特性和安全性要求,必须由官方渠道进行维修。
但消费者和维修行业却认为,这限制了他们的选择权,导致维修成本过高。
这一争议至今仍在持续,也反映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售后维修方面面临的共同挑战。
重磅!5 家中国新能源车企涉嫌维修垄断,或面临近 4700 万重罚-有驾
回到国内,虽然目前还没有如此高额的罚款事件,但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的乱象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2024 年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就明确指出,汽车产业是反垄断执法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这表明,国内对于规范汽车售后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电动工坊创始人曾指出:“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不应成为车企的‘自留地’。
开放技术、规范市场,既能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车时,不能只看车辆的价格和性能,售后维修的便利性和成本也应纳入考量。
选择那些售后体系完善、对维修权态度开放的车企,能为日后的用车省去不少麻烦。
这起澳洲的处罚事件,无疑给中国新能源车企敲响了警钟。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合规经营、保障消费者权益,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否则,就算产品卖得再好,也可能因售后的 “短板”,在市场上栽跟头。
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多了解行业内幕,才能在购车、修车时,不被 “割韭菜”,真正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