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8月销量暴增57.2%,成为涨幅最高自主品牌,展现传统车企逆势而上的转型成效

8月的销售数据一出来,里外都给我狠狠一震。吉利汽车的涨幅达到了57.2%。不吹不黑,这是我近几年见过的最猛的自主品牌逆势跳跃。你知道吗,估算一下,吉利去年同期的销量大约在13万左右,但这个月一下子飙到21.4万,增长率甩其他品牌几条街。我早就觉得吉利这几年在转型这事儿上,有点用力过猛的感觉。买车的人都知道,找个合适的瞬间,启用新技术、新产品,效果能出来得快吗?我还记得去年我测试银河系列那会,坐在车里感觉那新车的线条硬朗,科技感从内而外溢出来,真有点燃起来的感觉。

话说回来,这样长线的转型,不能看得太快。吉利的销量爆发,主要还是得益于银河系列,特别是银河M9和星耀6马上要推出,又能再次推波助澜吧。之前,我和一个车厂的销售聊天,他说:我们这种卖车的,最怕的是一场大变革前的平静,明明市场都在变,但某些车企还在老调重弹。我倒觉得,这稳定的背后,是企业不断试错和调整的过程。你们会不会好奇,这样的转型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像是在做一场赌局?

吉利汽车8月销量暴增57.2%,成为涨幅最高自主品牌,展现传统车企逆势而上的转型成效-有驾

这让我想起一个比喻:就像在烹调一道复杂菜肴,总得不断试味、调料比例,否则就可能最后咸死。吉利银河系的调料,除了技术,还包括供应链的调整。我曾经偷偷拜访过一家零配件厂家,只见他们正一边加紧生产一边跟车企保持紧密沟通,所谓的供应链博弈其实就像拼图:有人在拼大图,有人忙着调色。你知道吗,做为拼图大师,黄牛对于那些零件的理解,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我再说个细节:我翻了下我之前拍的相册,看到银河M9的手工打磨工艺图,工人一边仔细抹漆一边还跟我说:这个弧线要保持一致,不然回头拿到用户手里就不顺眼。当时我心想,嘿,这么细微的差别,要是放在手机上也得大张旗鼓的宣传,可惜,这只是看不见的工夫。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车企在逐步把制造变成一种艺术表现。

吉利汽车8月销量暴增57.2%,成为涨幅最高自主品牌,展现传统车企逆势而上的转型成效-有驾

吉利能快速崛起不光是技艺突飞猛进,更多还是敢自己冒险。比如吉利去年砸了不少钱,把海外市场拓展得不错。我的一个海外朋友告诉我,吉利车在泰国、印尼开得比较顺,也有可能他们的售后比一些合资品牌更走心,毕竟,用户买车,最看重的还是用得顺手。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到底为什么自主品牌能在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跑得比合资强?是不是单纯靠价格战?还是靠技术、设计、用户体验的全方位提升?我一直觉得,技术含金量其实没那么直白。吉利用CMA平台和BMA平台做的车,就像在搭积木。你想,这个积木拼得坚固不坚固,就直接关系到车的安全感和驾驶感受。技术背后其实就是一堆模型和零件的组合,拼的稳不稳,关键还是看设计师和工程师怎么拼。

吉利汽车8月销量暴增57.2%,成为涨幅最高自主品牌,展现传统车企逆势而上的转型成效-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组数据:吉利平均每辆车的成本大概在3.5万元(估算,数据样本少),而将大部分成本放在动力系统和智能互联上。心里忽然觉得:会不会这就是成本拆分上的窍门?将有限的预算,集中在用户最在意的用车体验上,其实比盲目追求豪华配置更有效。或者,这一切都靠感觉——科技感能骗到用户的心。

我也得承认,所谓自主崛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个修理工曾跟我吐槽:车子越造越复杂,像拼装乐高,事情变得越做越繁琐。你想啊,今天的智能驾驶和互联,就像是给乐高加装了遥控器,拆装都得有点耐心。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拼拼拼,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传统工艺的超越?

吉利汽车8月销量暴增57.2%,成为涨幅最高自主品牌,展现传统车企逆势而上的转型成效-有驾

也有人问我,未来的自主品牌还能不能继续涨?我还在犹豫:这得看谁能把握住不变的那一面。我觉得,能跨越阶段并持续创新,才是关键。你有没有想过,下一次我说到什么突破科技的点,就会被谁抢先一步?或者,我自己都不知道,可能下一次,我会关注到车辆某个刹车灯的微妙编码变得多智慧。

说到车辆的细节真是在我心里占据着无数空间。就像那天一个司机跟我说:我比较喜欢旧款方向盘,那个质感是新的款不能替代的。这一点不光是感情问题,更多是设计中的人情味。车与人之间,就是那么微妙。

吉利汽车8月销量暴增57.2%,成为涨幅最高自主品牌,展现传统车企逆势而上的转型成效-有驾

你说呢?未来的汽车,会离你我更近一步,还是越来越冰冷机械化?也许,真正能打动人的,依然是那些藏在微小细节中的温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