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加价抢手,日系油混如今无人问津,被谁抛弃了?

这汽车市场,真是风水轮流转!

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混动,像是凯美瑞双擎、雅阁i-MMD,那会儿可是“一车难求”,加价提车是常态。

可如今呢?

展厅里人影稀疏,反倒是国产插混的队伍排得老长,问界、理想这些“新势力”的增程车更是卖到脱销。

这鲜明的对比,不就像是古人说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老百姓的购车观,究竟是怎么悄悄变了样的?

今天,咱就来扒一扒,这日系油混车,现在还值得我们掏腰包吗?

曾加价抢手,日系油混如今无人问津,被谁抛弃了?-有驾

“冰火两重天”的市场画像:数字背后的真相

别看日系油混车在全球销量榜上依然坚挺,丰田2025上半年全球油混车销量就卖了218.5万辆,同比增长7.6%,这数字听着够唬人吧?

但深挖下去,你会发现,这销量背后,多半是靠着“慷慨的终端优惠”在硬撑。

几万元的降幅,这可不是小数目,它轻易地拉近了油混车与普通燃油车的价格鸿沟。

我听圈内朋友说,日产轩逸e-POWER,今年5月份好像就卖出去一辆,这销量,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坊间甚至传言,日产正考虑放弃混动,全力押注纯电。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早已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而另一边,增程式电动车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增程式电动车销量就达到了86.1万辆,占了整个新能源市场的10%!

这增长势头,谁看了不惊叹?

曾加价抢手,日系油混如今无人问津,被谁抛弃了?-有驾

三种混动路线的“血脉论”:谁是谁的“亲爹”?

市场为何如此分化?

这还得从它们各自的“技术基因”说起。

油电混动(HEV):以丰田、本田为代表,它们就像是燃油与电力的“协作型选手”。

发动机和电机可以独立驱动,也能并肩作战。

电池容量小,不指望外接充电,能量主要靠刹车时的能量回收和发动机顺便发的电。

这就像是勤俭持家的老一辈,懂得精打细算。

插电混动(PHEV):这算是“升级版”,电池容量大了不少,可以“充电回血”,纯电续航更长。

发动机和电机都能独当一面,技术结构也更复杂,像是一个多面手。

增程式(EREV):相对“朴实”一些,发动机的角色更像是“发电器”,不直接参与驱动。

车辆全程都由电机“伺候”,你可以理解为它就是一辆自带“充电宝”的纯电动车。

从技术复杂程度来看,插电混动,尤其是那多挡DHT结构,简直是“集大成者”,最复杂;增程式最简单,结构清晰;油电混动则居中。

曾加价抢手,日系油混如今无人问津,被谁抛弃了?-有驾

驾驶体验与用车成本:从“香饽饽”到“无人问津”的转变

还记得油混车那种“平顺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发动机介入感”吗?

这正是它与纯电动车最明显的区别。

发动机启动或切换时,那轻微的震动和声音变化,对于追求极致静谧的消费者来说,可能就有点儿“美中不足”了。

而增程车,全程由电机驱动,动力输出如同“行云流水”,毫无换挡顿挫。

这驾驶质感,更接近纯电动车,给人的感受就是“丝滑”。

再来算算这“真金白银”的账。

油混车省油?

没错。

但“省油”不等于“省钱”,这笔账得仔细掂量。

混动版比普通版贵个两万元,厂家声称百公里能省1.6升油,一年跑两万公里,也就省个三千来块。

想把这额外的两万块“赚”回来,得好几年!

这期间,还得祈祷车辆不出大毛病。

在政策优惠方面,差距更是“天壤之别”。

插混和增程车能享受绿牌、免购置税,在限行城市畅行无阻。

而油混车只能挂普通牌照,没有任何政策倾斜。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早晚高峰还得跟着大部队一起“堵着”。

这待遇,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曾加价抢手,日系油混如今无人问津,被谁抛弃了?-有驾

智能化配置上,油混车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插混和增程车普遍配备大屏、语音控制、高阶智驾,体验感十足。

而油混车,车机卡顿、配置老旧,感觉像是回到了十年前。

谁是日系油混的“真爱粉”?

尽管市场风向变了,但日系油混车并非一无是处,它们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长途旅行的“可靠伴侣”:如果你经常跑长途,且周边充电设施稀缺,那么油混车绝对是你的“安心之选”。

加油即走,续航无忧,高速工况下油耗表现稳定,省去了寻找充电桩的烦恼。

追求“省心主义”的务实之选:对于那些对驾驶体验要求不那么“极致”,只想图个省心省油的消费者,成熟稳定的油混技术依然值得考虑。

尤其是作为家庭唯一用车,需要应对各种复杂路况,它的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

“充电焦虑”的无奈之举:如果你年行驶里程较长,但充电条件实在不便,油混车也能实实在在为你节省油费。

但请务必算清楚,只有足够长的行驶里程,才能抵消其较高的购车成本。

曾加价抢手,日系油混如今无人问津,被谁抛弃了?-有驾

笔者的经验是,曾经的网约车司机是油混车的重要客户,看重其耐用和低油耗。

但随着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块阵地也正在被新能源车型逐渐蚕食。

未来的“突围战”:日系油混的出路何在?

面对新能源浪潮的冲击,日系油混车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笔者认为,它们需要一场“自我革命”:

优化成本,“价”出新天地:价格是王道,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将价格“打下来”,才能重新吸引消费者。

车型多元化,覆盖更广阔:推出更多细分车型,覆盖不同价位和需求,让更多消费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加强技术解读,拨开迷雾:加大技术宣传力度,让消费者真正了解油混技术的优势所在,消除误解。

市场的变化,就像是“世易时移,变法宜也”。

消费者的选择,也在不断演进。

这或许就是技术迭代的必然趋势,是时代发展的洪流。

我们既要看到日系油混的“过去式”,也要关注它们能否在“现在式”和“未来式”中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