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来浴火,谁来买单?德州车主与4S店的自燃赔偿拉锯战
凌晨三点。德州乐陵的4S店维修车间。一辆事故后送修的大众宝来突然爆出火光。烧得只剩铁架。消防部门的认定书冰冷而清晰:电气故障引发火灾。车主王先生捏着事故前4万元的车辆估值报告。4S店却只肯赔2.3万——其中3000元还被标注为“关怀补偿”。
17000元的差价。是维修工单上的数字游戏?还是车主必须咽下的沉默成本?
一、自燃漩涡中的“销量王”
这不是孤例。
2018年。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触目惊心。一汽-大众自燃投诉量稳居榜首。宝来车型占比高达42%。速腾、捷达紧随其后。
更早的2017年夏天。466条投诉如潮水般淹没车质网。车主们拍下后备箱左侧烤焦的止震垫。排气管上方缺失的隔热板。像一枚枚等待引爆的燃烧弹。
厂家如何回应?
江西九江。一辆行驶中的新宝来因油路故障起火。消防认定书被一汽大众拒收。“尊重结论。但不采纳”——官方售后如此答复。
青岛地下车库。纯电宝来在静置中自燃。车主苦等四个月。厂家始终未出具检测报告。
电路设计缺陷?成本削减的代价?
业内工程师点破关键:绝缘层破裂导致线路接地。高电阻产生的高温。足以点燃发动机舱的油污。而宝来排气系统未安装隔热板的设计。让后备箱成了慢烤炉。
二、维权困局里的“踢皮球”艺术
德州4S店抛出“完美逻辑链”:
事故车已贬值→自燃与维修无关→赔偿按残值计算。
王先生的愤怒被压缩成一道算术题:4万估值-1.7万差价=2.3万“施舍”。
法律视角下。这是典型的责任转嫁。
根据产品责任纠纷举证规则。消费者只需完成初步举证——消防报告证明非外部火源、车辆未改装、定期保养。生产者就必须自证无缺陷。
德州案中。消防已锁定电气故障。4S店却用“事故损伤”模糊焦点。试图将举证重担压回车主肩头。
更荒诞的是“厂家-4S店”的攻守同盟。
“我们无法判断质量问题”“需要第三方鉴定”——这些套话出现在90%的自燃案初期回应中。当车主真去鉴定。却发现费用动辄过万。且烧毁车辆难以检测。
三、破局之路:从火场到法庭
2023年广东翁源县的判决。撕开一道曙光。
半年新车路边自燃。鉴定报告指向电气线路故障。法院一锤定音:生产者赔偿3.5万。销售商连带责任。
核心在于“举证责任倒置”——厂家拿不出质量合格证明?败诉!
不真正连带赔偿制度。正成为车主新武器。
云南一例货车自燃案中。法院判决生产商与维修商共同赔偿13万。双方对外全额担责。内部再追偿终局责任方。这避免了车主陷入“踢皮球”僵局。
消费者能做什么?
立即报警。保存监控视频。要求消防部门出具认定书——律师强调这三步是维权基石。若厂家拒不认责。法庭上“高度盖然性”原则会倾斜保护弱势方。
结语:铁壳里的温度博弈
德州那辆宝来的残骸仍停在乐陵4S店后院。
王先生拒绝签字的赔偿协议。像一张沉默的诉状。17000元差额背后。是车企对品牌温度的定价。也是消费者尊严的标尺。
当“销量王”的光环被火苗舔舐。
修车单上的数字游戏。该结束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