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还能开进未来吗?
当城市街头还在为电车续航焦虑时,一辆能拉货、能越野、还敢标着“451公里CLTC”的纯电动皮卡,突然出现在市场上——这听起来像不像一个矛盾体?2025款郑州日产锐骐6 EV 451公里斗式远航版,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官方指导价24.98万元。它不声不响地上线,却把一个问题甩给了整个行业: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动化工具车?
这不是第一辆电动皮卡,但它的出现时机很微妙。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郑州日产皮卡销量达到3988辆,同比增长超五成,在厂商排名中稳居第三,仅次于长城和长安。这意味着,即便在新能源乘用车高歌猛进的今天,工具属性极强的皮卡市场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而锐骐6 EV的推出,显然不只是为了填补产品线空白,更像是在试探一个新边界:电动化能否真正融入那些“干活儿”的场景?
这款新车搭载的是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30千瓦,峰值扭矩435牛·米,账面数据不算炸裂,但足够实用。77.28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带来451公里的CLTC续航。注意,这不是一辆城市通勤小车,而是一台长宽高分别为5290/1850/1820毫米、轴距达3150毫米的中型皮卡。这样的尺寸配上纯电动力,你很难不去想:它真的能扛得住工地的颠簸、农场的泥泞、或者长途运输的高强度使用吗?
参考2020款锐骐6 EV的设计,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它的样子——外观与燃油版锐骐6 Pro共享设计语言,方正硬朗,没有多余花哨线条,一切为了耐造服务。内饰也走的是“乘用化”路线:中控屏、仿真皮座椅、旋钮换挡、自动空调、倒车影像、胎压监测、无钥匙启动……甚至还有拖车钩。这些配置放在五年前的工具车上是奢望,如今却成了标配。这说明什么?用户不再满足于“能跑就行”,他们希望工具也有体面。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24.98万的价格,买一台纯电皮卡,值不值?
横向一看,对手可不少。江淮悍途EV起步价19.98万,江铃大道EV更是低至18.28万。相比之下,锐骐6 EV几乎是站在竞品价格区间的顶端入场。它的优势在哪?品牌积淀?三电系统稳定性?还是背后东风体系的售后服务网络?目前还没有实车图曝光,也无法试驾体验,一切都停留在参数层面。消费者买的,似乎更多是一种信任。
更深层的问题是:电动皮卡的使用场景到底有多广?对于个体户、工程队、农场主来说,充电便利性、电池衰减、维修成本,都是实实在在的顾虑。他们不需要百公里加速多快,只关心“能不能一天干完活儿不断电”“冬天电量掉得厉不厉害”“坏了能不能就近修”。这些问题,光靠发布会讲不完。
有意思的是,尽管市面上陆续冒出电动皮卡,但整体渗透率依然极低。大家热衷于讨论电动超跑、智能轿跑SUV,却很少认真对待一辆“能拉货的电车”。是不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仍把电动车定义为“城市消费品”,而忽略了它作为生产资料的可能性?
或许,锐骐6 EV的意义不在销量数字,而在于它提醒了我们:电动化的终局,不该只是让富人开得更爽,也应该让普通人干得更轻松。一辆能跑451公里的电动皮卡,如果真能在乡道上稳定服役三年不掉链子,那它比任何豪华电车都更接近“可持续”的本质。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当工具车都开始电动化,我们准备好了吗?不是充电桩的数量,而是整个社会对“电动生产力”的认知,够不够接地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