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速服务区,看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部笑话

十一高速堵车,电车不敢开空调,这事儿还需要当成新闻吗?

讲真,这已经不是新闻了,这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赛博献祭,是每年两次、专属于新能源车主的固定修行。

你看高速上那些趴窝的电车,和在充电桩前面为了谁先“渡劫”而大打出手的老哥们,像不像大型真人版“鱿鱼游戏”?输了的,就得在服务区过夜,赢了的,可以开着剩下百分之三十的电,提心吊胆地奔赴下一个“战场”。

这不叫惨,这叫“求道”。

很多人还在那儿分析,哎呀,充电桩不够,哎呀,电池技术不行,哎呀,电网负荷太高。

是,是,是,你们说的都对,但都说到了皮毛。

核心问题是什么?核心问题是,我们总想用一套完美的、实验室里的逻辑,去硬刚一个草台班子组成的现实世界。

我在高速服务区,看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部笑话-有驾

就好像你拿着一本《高等数学》去跟菜市场大妈掰扯今天的白菜为什么涨了两毛钱,你觉得大妈会跟你聊函数和微积分吗?大妈只会觉得你这个小伙子,脑子多少沾点毛病。

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场在哪里?不在加州的高速,也不在北京的五环,而是在任何一个县城的菜市场门口。只要“老头乐”这种不讲道理的移动堡垒还在横冲直撞,你所有的激光雷达和AI算法,都只是个价值几十万的笑话。

一个幽灵般走位的大爷,能让最顶级的AI瞬间CPU干烧,直接开始怀疑人生。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是一种朴素的、不讲道理的东方智慧,你服不服?

同样的道理,高速充电困境的本质,不是车,也不是桩,而是“人性”。

我在高速服务区,看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部笑话-有驾

你以为车企在卖车吗?不,他们中的一部分在搞“品牌玄学”。

会买特斯拉的人,你跟他聊充电排队三小时?他会告诉你,这是一种“筛选”,是特斯拉社区的“准入门槛”,连这点磨难都受不了,说明你根本不懂马斯克改变世界的情怀。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为了信仰充点电怎么了?耶稣还被钉在十字架上呢,我排个队算什么?

会买BBA的人,你跟他聊电动化?他会告诉你,那个三叉星辉,那个蓝天白云,本身就是最强的“续航”,是精神层面的永动机。车会趴窝,但标不会。

这就是品牌玄学,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对于信徒来说,所有的缺点都是考验,所有的不便都是修行。你跟他们讲性价比,就好像在教堂里大喊“上帝已死”,你看神父会不会拿圣经砸你的头。

然后我们再看另一拨玩家,他们不搞玄学,他们搞“掀桌子”。

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不存在体面,不存在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

你看那个新出的乐道,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上来就直接掀桌子,搞换电,试图用一种“基建狂魔”的模式来降维打击。

这种思路,在商业上叫“重资产运营”,但在半佛仙人的世界观里,这叫“自爆卡车”。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谁也别吃了,都回家饿着吧。

所有车企都在宣传自己的800V快充,说充电五分钟,续航两百公里。听着很美好,像不像武侠小说里的“吸星大法”?但问题是,你去哪儿找那么多让你吸的“内力”?服务区一共就那么几个桩,还都是老款,你揣着一本绝世武功秘籍,结果发现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让你练功的地方,就问你气不气?

所以你看,所有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这个照妖镜面前,都会被打回原形。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领航,在绝对的“没电”面前,众生平等。你车里那块比iPad还大的屏幕,最后唯一的用处就是当镜子,让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因为焦虑而扭曲的脸。

坏了,菜了,芭比Q了。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电车的爽,在城市里是碾压式的。安静,提速快,用车成本低到发指。但这种爽,是一种“压缩毛巾”,看着小巧玲珑,一旦遇到“长途”这盆水,瞬间就膨胀成它最真实、也最狼狈的样子。

我在高速服务区,看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部笑话-有驾

你买车的时候,销售会告诉你,这车NEDC续航650公里。你信了。

结果你一上高速,空调一开,速度一上120,续航直接打对折,那个电量表掉得比我的血压都快。车企没骗你,只是没告诉你那个650公里是在不开空调、不开暖气、全程匀速60公里/小时、并且是下坡顺风的极限工况下测出来的。三体人看了这个测试标准都得气活了,这也太“降维”了。

所以,节假日还坚持开纯电跑长途的朋友,我真的佩服你们的勇气。这已经不是开车了,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需要调用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荒野求生”。

出发前要规划路线,精确计算每个服务区的距离和充电桩数量,要像个操盘手一样盯着APP看充电桩的实时占用情况。这哪是放假,这是在做项目管理。

我突然想起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老板每次都多给一勺牛肉,这才是真正的用户关怀。

写到这里,我感觉我把电车车主黑得有点惨,但说真的,这不叫黑,这叫关爱,是当头棒喝式的爱。

那么,问题到底怎么解决?

国家说要建更多充电桩,十四五规划要搞一千万个。企业说要搞技术创新,800V不够上900V,换电站要铺满全国。

加大,加大,加大。

听起来都特别美好,特别正确。但这就像给一个发高烧的病人说,你别急,我们正在研发特效药,预计三五年后就能上市了。

病人听了只想说一句:我谢谢你啊,我可能等不到了。

这破玩意儿到底什么时候能好用啊!

讲真,节假日高速充电这个死结,靠技术和基建慢慢磨,当然能解决。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真正的解决方案,往往藏在一些不那么“正确”的角落。

比如,为什么不能搞“分时电价”?半夜充电五毛一度,高峰期充电五块一度。用价格来调节,自然有人愿意半夜出发。

我在高速服务区,看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部笑话-有驾

比如,为什么服务区的混动车不能去加油,非要和纯电爹爹们抢那个“电子奶嘴”?能不能强制规定,有油箱的车,节假日高峰期不许占用充电桩?

再比如,现在所有车企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能不能卷一点真正有用的东西?比如给每个车主配一个“随车充电宝”,或者说,一个便携式柴油发电机?虽然不环保,但至少能让你体面地开到下一个服务区,而不是在路边哭着叫拖车。

我在高速服务区,看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部笑话-有驾

你看,这些方法是不是听着都有点“耍流氓”?

但有时候,对付一个流氓的问题,你就要用更流氓的方法。

所以,高速充电困境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根源是我们的假期太长了,为什么要放七天?如果只放三天,大家都跑不远,服务区不就不堵了吗?如果干脆不放假,问题就从根源上解决了。

你看,解决问题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且有效。

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这么想的。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