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的无奈:明明是破局的功臣,却给增程做了嫁衣

把门踹开的那个人,最后连口汤都没喝上。这事儿你说找谁说理去?

2025年的车市,就上演了这么一出。十几万的价位里,插电混动大杀四方,把合资油车打得丢盔弃甲,几乎成了买菜车的标配。可场面一旦拉到三十万上下,预算充裕想搞辆舒服体面点的家用车,画风就全变了。

主桌上坐着的,是理想L6、问界M8这些增程式。根据8月份的数据,问界M8一个月卖了21537辆,直接把奔驰GLC、奥迪Q5这些老油条都干趴了。理想L6和问界M9也是月销轻松破万,稳坐钓鱼台。

插混的无奈:明明是破局的功臣,却给增程做了嫁衣-有驾

这时候,那个曾经的功臣,插电混动,在哪儿呢?

你得捏着销量榜往下划拉半天,才会在第15名的位置,看到一个孤零零的领克09,月销7380辆。这成绩不算差,但在这场盛宴里,连上桌的资格都显得勉强。再往后,就是腾势D9、岚图梦想家这些大家伙了,可人家主要跑的是商务接待,跟家用不完全是一码事。

所以你看,明明是插混第一个冲锋,用技术复杂性硬生生啃下了油车的防线,结果到头来,高端市场的桃子,全被逻辑简单的增程给摘了。

插混的无奈:明明是破局的功臣,却给增程做了嫁衣-有驾

其实吧,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市场喜新厌旧。我一哥们儿是搞汽车动力总成的,他喝多了跟我吐过槽,说插混这玩意儿,本质上就是个“精神分裂”的产物。

它脑子里装了两个发动机,一个烧油,一个用电,天天琢磨着俩怎么配合才能天衣无缝。想省油,就得让发动机在最高效的区间工作,还得兼顾直驱;想平顺,就得尽量用电。结果就是,两头都想抓,两头都抓得有点累。高速上偶尔那一下动力切换的顿挫,就像心头咯噔一下;城里开,纯电续航就那么几十一百公里,没两天就得充电,不然发动机一启动,那份电车的静谧感就荡然无存。

增程就不一样了,它是个“一根筋”。

说白了,它就是个纯电车,后面那个发动机,纯粹是个自带的移动充电宝,只管发电,绝不染指驱动。驱动逻辑干净了,开起来的感觉自然就纯粹,安静、顺滑。更要命的是,因为它电量永远“充足”,所以什么大冰箱、后排彩电、零重力座椅,车企敢放心大胆地往上堆,反正不愁没电用。

插混的无奈:明明是破局的功臣,却给增程做了嫁衣-有驾

这种体验上的碾压,让很多车主觉得,开起来比奔驰E级还舒服。这就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了。

当然,最绝的还不是这个。

最绝的是,理想这哥们儿,简直是个人精。它不仅把车造了出来,还顺手给“高端家用增程车”这个品类写好了一本教科书。它告诉所有人,这个价位的车就该这么造:空间往大了整,配置往满了堆,让一家老小都舒舒服服,续航焦虑?不存在的。

插混的无奈:明明是破局的功臣,却给增程做了嫁衣-有驾

它不仅自己成了,还顺手给后面一帮兄弟画好了路线图,连抄作业都变得有名有姓,“华为版理想”、“年轻版理想”……大家照着葫芦画瓢,销量一个比一个好。

那插混呢?它的故事是啥?

严格来说,在高端市场,它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故事。比亚迪的插混帝国很庞大,但它的王座在十几万的区间。领克和魏牌,车是好车,可始终没能形成那种“一提到XXX,就想到它”的市场心智。

插混的无奈:明明是破局的功臣,却给增程做了嫁衣-有驾

没有一个深入人心的标杆,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故事线,车企的打法乱,消费者的选择也跟着乱。

所以,这出戏看到最后,你会发现,那个最早冲上去的勇士,最终只换来一个“背景板”的身份。它用一身伤痕证明了这条路能走通,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后来者在这条路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这市场,从来不讲什么先来后到,只看谁能把故事讲到人心里去,不是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