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5000元定金,退,还是不退?
一场试驾引发的“血案”,掺杂着疑似无人驾驶的惊魂体验、补贴政策的罗生门、以及对车辆安全性的深深疑虑。
消费者怒吼:必须退!
这背后,究竟是消费者的无理取闹,还是车企的店大欺客?
试驾那天,销售信誓旦旦地展示“无人驾驶”的魅力,方向盘撒手不管,眼睛直视前方……等等,这靠谱吗?
先不说目前真正的无人驾驶技术还在发展中,就这“贴护栏”的操作,心脏不好的人怕是直接吓晕过去。
当然,也可能人家只是想让你体验一把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毕竟,刺激消费嘛!
但这“刺激”的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更让人糟心的是,原本以为能薅一把羊毛的国补和旧车补贴,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明明已经没了的补贴,销售愣是说有,旧车还能顶两万。
这……是销售业务不精,还是另有隐情?
当然,也可能是销售大哥太想冲业绩了,毕竟KPI的压力,谁懂啊?
但话说回来,这种“画饼”式的销售,是不是有点不太地道?
再来聊聊理想汽车的“自燃”事件,虽说任何品牌的汽车都不能完全避免意外,但频频发生的事故,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
尤其是花了几十万买的车,谁也不想开着一个“定时炸弹”上路吧?
你说是不是?
这安全性,着实让人捏一把汗。
其实,关于定金的问题,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定的。
如果是“定金”,具有担保性质,如果买方违约,无权要求返还;如果是“订金”,则属于预付款性质,是可以退还的。
关键就在于,这位消费者订单上写的是“定”还是“订”?
一个字的区别,可能就决定了5000块钱的归属。
这位消费者强调是“言字旁的一个定”,那这事儿,就更得掰扯掰扯清楚了。
现在,4S店除了交车的小杨,其他人全都玩起了“失联”,400客服也成了摆设。
这处理方式,emmm…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
要知道,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么大的品牌,难道真的不在乎消费者的口碑?
说到底,消费者想要退定金,无非是觉得理想汽车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导和隐瞒,加上对产品质量的担忧。
而理想汽车这边,可能觉得消费者过于敏感,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
但这事儿,恐怕不是一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能解决的。
这场5000元定金的拉锯战,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与车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以及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期待。
当然,也可能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引发的误会。
那么,问题来了,理想汽车这5000元,究竟该不该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