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买了车两年只开了4000公里的朋友,前几天发动机发出异响,去4S店一查,维修师傅打开机油尺,里面的机油黑得像墨汁,还结块了,光是清理发动机内部就花了小一万块钱。
这个故事让不少开车少的朋友心里打鼓:一年就跑个五六千公里,保养真的不能拖吗? 数据显示,像这样的低频用车车主并不少,大约有38%的私家车每年行驶里程还不到1万公里。
低频用车的保养,防的是“静止损耗”
很多人觉得车开得少,磨损就小,保养可以缓一缓。 但车辆长期停放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天天开还要麻烦。
机油是发动机的血液,但即使车辆不动,机油也在悄悄变质。 有实验数据表明,开封12个月的机油,其总酸值平均会增加40%,这意味着润滑性能会大幅下降。 一位车主三年只开了1.2万公里却没换机油,结果发动机内部油泥堆积厚度接近2毫米,最终导致烧机油、冒蓝烟。
对于低频用车,机油的更换周期更应该看重时间。 全合成机油建议12个月或8000公里更换,半合成机油则是8个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 选择全合成机油对低频用车尤其有益,因为其抗氧化性能更好,能更好地应对长期静置的考验。
电瓶是低频用车的另一个重灾区。 车辆停放时,防盗器等设备仍在悄悄耗电,持续亏电可能导致电瓶提前“退休”。 建议每周启动车辆运行15-20分钟,或者每两周行驶一次,里程最好超过30公里,这样不仅能给电瓶充电,也能让发动机和轮胎活动起来。 如果计划长时间不用车,断开电瓶负极是防止亏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轮胎长期承受车身重量,接触地面的部位容易产生永久性变形。 有测试显示,停放三个月的轮胎,其变形量可达直径的2%,这会增加高速行驶时爆胎的风险。 每月检查胎压并将其维持在标准值(例如2.3-2.5 bar),或者定期挪动一下车辆改变轮胎受力点,都有助于减缓这个问题。 长时间停放时,可以考虑将胎压打得比标准值高10%左右(例如打到2.7 bar),以提供更好的支撑。
刹车系统也会因潮湿天气而生锈,导致刹车抖动或制动力下降。 车辆重启后,先轻踩几次刹车,磨掉刹车盘表面的锈迹,确保刹车性能正常再上路。 刹车油具有吸水性,时间长会降低沸点,影响制动效果,建议每2年更换一次。
汽油也有保质期,长时间存放会变质。 如果确定长期不用车,只加半箱油就足够了,可以减少油箱内壁的腐蚀和油品变质的影响。
低频用车的保险,讲究“精准保障”
对于每年开车不超过50天的低频用车族,保险策略需要更精明,核心思路是确保对他人(第三者)的保障,而对自己的车损险则可以酌情精简。
交强险是法定强制险,必须购买。 第三者责任险至关重要,它赔偿事故中对方的人、车、物损失。 建议保额不低于150万元,选择200万或300万保额现在也很普遍,多出来的保费并不高,但能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车损险是保费中的大头,负责赔偿自己车辆的损失。 对于一辆价值10万元的车,车损险可能占到每年保费(例如4000元)中的2500元。
如果你每周只开一次车,相当于每次用车都要为车损险支付50元。 对于驾驶技术熟练、用车环境相对安全的老司机(比如驾龄超过四年),可以考虑不购买车损险,这将显著降低保费支出。
还有一些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保费。 保持良好的驾驶记录,每年无出险,次年保费通常可享受折扣,例如交强险保费可降低10%。
如果每年行驶里程确实很低,可以向保险公司报告实际里程数,一些公司会据此提供优惠。
或者,可以咨询保险公司是否有“按里程付费”的保险产品,这类保单对于年行驶里程在8000-10000公里以下的司机可能更划算。 多比较几家保险公司的报价,利用在线对比工具,也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方案。
能省则省的实战技巧
一些简单的保养项目可以自己动手。 更换空气滤芯,成本大约50元,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空调滤芯更换约80元,耗时20分钟。
雨刮片更换更简单,5分钟,60元左右就能搞定。 这些操作通常只需要一把十字螺丝刀和一个撬棒,教程在品牌官网上很容易找到。
去4S店保养时,带上保养手册,坚持只做手册要求的项目。 对于4S店推荐的发动机清洗等附加服务,可以婉拒。 选择套餐保养和提前预约通常能享受折扣,比如工时费减免30%。
别忘了善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免费增值服务,很多公司提供每年数次免费搭电、上门取送车等服务,这些对于低频用车车主非常实用,能省下不少麻烦和费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