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押注增程的底气何在?何小鹏:60度电,60升油,就是答案

最近小鹏汽车的动作真挺猛的,先前纯电车型月销量一个劲地往上冲,大家都感觉这品牌要彻底转型纯电了,谁能想到很快G6、P7还有X9这些新车型又冒出来,而且都带着增程版本去申报了。

这下子不光是继续巩固在纯电市场的地位,还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理想、问界这些靠增程混得风生水起的品牌,想要在增程市场里分一大块蛋糕。

这事儿其实挺值得聊聊,因为它反映出来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技术路线之争和企业战略选择。

说到底,大家都关心一个问题:为啥现在小鹏要这么坚决地做增程?

小鹏押注增程的底气何在?何小鹏:60度电,60升油,就是答案-有驾

何小鹏自己在社交平台上,最近也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

他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小鹏的目标不是只做中国市场,它是想做全球化的AI汽车公司。

这就意味着,面对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用车习惯和政策法规,不能只靠一种技术路线解决所有问题,必须有多元化的技术储备。

简单来说,就是“有备无患”,市场怎么变,政策怎么变,技术怎么发展,咱都有东西应对。

其实增程技术本身,这几年在中国市场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纯电车再怎么宣传,老百姓买车最担心的就是续航焦虑。

尤其是北方冬天、特定区域换电不便的时候,充电桩也不是遍地都是。

纯电车续航里程说的挺好听,真到零下十几度,电池衰减下来,跑个三四百公里都悬。

所以,增程式混动一下子就成了很多人过渡到新能源的最佳选择。

前段时间,理想ONE、理想L系列卖得这么好,问界也跟着火了,就是因为它们解决了用户的一个最大痛点:再也不怕跑长途、再也不怕找不到充电桩。

小鹏这回推出的新一代增程车型,何小鹏特别强调了一个配置,63.3度的电池加上60升的大油箱。

这个组合其实非常强悍,行业里目前只有小鹏能做到,像X9这种大七座车,官方宣传综合续航能到1602公里。

你琢磨琢磨,现在市面上多数增程车,电池容量都在40度上下,纯电续航够日常通勤,油箱再补一补,长途也不怕。

小鹏直接把电池做大,纯电续航更长,日常用起来就跟纯电车没啥区别了;但真要去自驾、长途,也不用担心电不够用。

所以说,这其实是把用户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既有纯电的安静、直接,加油又解决了远距离焦虑,确实是个“杀手锏”。

再看技术发展,其实今年以来大家能明显感觉到,增程车不再像前两年那样,电池只是个“辅助角色”,更多车企开始把电池做大。

像智己前不久的增程新车,纯电续航直接干到400公里,这就是对标纯电的体验。

大家其实都明白,未来的趋势是电池越做越大,增程的意义逐渐向“无焦虑纯电”靠拢。

增程车的动力系统也越来越智能,电池容量大了,起步加速、再加速都更稳定,用户体验自然也就上去了。

现在的增程,已经不是当年那种只解决续航的“权宜之计”,已经成了一个相当成熟、技术含量高的方案了。

当然,咱们不能只看技术,车企的产品策略其实更重要。

比如理想、问界这些品牌,主打的增程车型几乎都是四驱版本,空间大、动力强,家庭用车、商务出行都能满足。

小鹏押注增程的底气何在?何小鹏:60度电,60升油,就是答案-有驾

小鹏这边,纯电车多数是两驱,增程版本到底会不会出四驱,其实很多消费者也在关注。

毕竟现在买中高端新能源车,大家都希望动力强点,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天有四驱就更安全可靠。

所以小鹏未来会不会在增程车型上把四驱做标准配置,这很可能是决定销量的一个关键。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这个才是真正的“生死线”。

技术再好,配置再高,如果价格太贵,老百姓也只能看看,不能下单。

现在的车市竞争太激烈了,纯电、增程、插混、油车混在一起打,谁降价力度大,谁能把性价比做到极致,谁就能拿到最多的订单。

所以未来小鹏增程车到底定价多少,能不能跟理想、问界拉开差距,或者把性价比做到天花板,这才是决定成败的核心。

毕竟现在消费者都精得很,啥都比、啥都算,稍微贵一点,就可能转头去看别的品牌了。

还有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大家都在讨论的,就是增程到底会不会被淘汰?

前几年大家说,等电池技术突破了,纯电续航上去了,充电速度快了,增程就没用了。

现在看,电池确实在进步,固态电池也快了,大家预测2027年左右有望量产,届时可能会有更多纯电续航破千公里的车型,再配合超快充,理论上确实能解决续航焦虑。

到那时候,增程车的核心卖点“无续航焦虑”就不再是独一份了,增程的竞争力确实可能下降。

不过,技术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市场接受也需要时间,等固态电池全面普及,可能还得再过几年。

所以这几年,增程应该还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是纯电车和燃油车之间的“缓冲带”。

其实,回头看中国汽车市场这十几年,技术路线一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早大家都在拼油耗,后来政策一来,插混火了两年,紧跟着纯电车开始冒头,补贴一堆、企业一堆,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等到大家发现纯电车最大短板还是“续航焦虑”,而充电桩建设又跟不上,增程式混动就变成了折中方案。

理想就是靠这个思路,用一套成熟的增程系统,直接解决了中国家庭用车的最大痛点,一下子销量爆了。

问界紧跟着进场,也打出了“无焦虑智能座舱”等概念,市场很快就被带起来了。

小鹏这回其实是“后发先至”,一开始主打纯电,最近又开始大力布局增程,说明他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

其实这很正常,谁都想抢到更多用户,谁都不能放弃市场上的新机会。

现在主流车企,都在增程技术上下功夫,电池越做越大,动力系统越来越智能,空间配置也越来越高端,大家都想在转型的关键节点“赌一把”,抓住下一波红利。

从用户角度说,现在买车其实比前些年幸福太多了。

小鹏押注增程的底气何在?何小鹏:60度电,60升油,就是答案-有驾

无论是纯电还是增程,选择多得很,价格也越来越透明,技术越来越先进。

像小鹏这次推的大电池增程车型,在解决续航焦虑的基础上,还进了一步,把纯电体验和长途保障都做到了,确实挺有吸引力。

大家不需要再为“到底纯电还是油车”纠结,只需要看自己实际需求,家里有充电桩就纯电,没充电桩或者需要跑长途就增程,完全是“因地制宜”。

再说说小鹏的全球化战略,其实何小鹏自己也讲了,面对不同地区,必须有不同技术路线。

国外有些地方充电桩普及度还不如中国,法规也不一样,增程技术其实是挺好的“进入门槛”。

你只做纯电,市场一小,政策一变,企业就被动了。

现在小鹏既有纯电技术,又有增程平台,未来还可以根据每个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这就是“技术护城河”。

当然,技术和战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用户体验。

现在大家买车,最在乎的不只是能不能跑远,更在乎是不是用着省心,空间大不大,动力够不够,智能配置是不是跟得上时代。

像小鹏这几年在智能驾驶、座舱交互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增程车一上线,肯定也会把这些优势用到新车型里。

未来如果能把纯电的安静和智能,增程的长续航和稳定动力,全都糅合到一台车里,那才是真的“无短板”。

最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每个品牌都在拼技术、拼体验、拼价格。

小鹏这次推大电池增程版,既是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也是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提前布局。

谁能抓住用户最核心的痛点,谁就能拿到最大市场份额。

增程不是纯电的对立面,而是过渡期里最靠谱的选择。

未来等电池技术真的突破了,充电成本和速度都降下来,纯电车肯定会成为主流。

但在这之前,像小鹏这样能把增程技术做到极致的车企,一定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小鹏做增程,不是什么“走回头路”,而是对市场和用户的深度理解。

只有能做出好纯电的车企,才能把增程做得更好。

63度大电池加60升油箱,这种配置不光是硬件上的升级,更是用户体验上的创新。

等到技术再进一步,谁能最快把新技术用到产品里,谁就能引领下一个风口。

现在的市场变化很快,谁都不能掉队,也不能死守一条路。

企业要有技术储备,产品要有多元选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里赢得主动权。

小鹏这次的做法,就是给用户更多选择,也让自己在行业变革里一步领先。

未来车市怎么样,谁也不能绝对预测,但只要车企能不断创新,抓紧用户需求,市场肯定还会有更多精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