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车啊,说实话,真不是三五年前那点“小算盘儿”。20多万买辆中大型SUV,这放在过去,谁敢想?还5米多的车长,轴距直接超3米,这搁国外都算豪华行政车了。可现在呢?这价钱在成都车展上一亮相,全新问界M7直接把这个现实摆在了咱眼前——而且还给你标配了激光雷达!
我就想问一句,咱中国消费者,能有多幸福?你随便回想下,几年前,20万上下买个SUV,那可真是要么空间妥协,要么配置让步,再不就是动力嘬火锅底料似的,只能凑合喝点汤。可现在,你手里有点预算,就能换辆5米多长的大SUV,还带最新的智能驾驶,这车企到底怎么想的,是真想把同行“卷”死啊?
问界M7这回改款,怎么看怎么像给市场下了个“狠手”。你别看外观的小道消息、路试谍照浮在网上三天两头泄点料,发布会一落锤,真车一出来才知道,更新可不是化点淡妆,是真的大刀阔斧。前脸全家族化、灯变窄,整体线条明显运动了不少,上下呼应。你要说和M8像?没错,这正是车企在塑造辨识度和视觉记忆。如今买车,不光图好开,样子还得时髦,走在路上那回头率不能输。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式灯带、扰流尾翼,这些全加齐了——这些小心思,真的不亚于咱点杯星巴克咖啡的气场。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市面上以前拼外观拼空间,慢慢意识到大家对内饰、配置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问界M7整个内里,是不是能说“装修队进家门”?浅棕真皮、三块大屏一个不落,还搞出了副驾娱乐屏,主驾AR-HUD,方向盘换成三辐的,怀挡的风格一秒提升,中央岛台改了,双手机无线充电板,谁走亲戚带台iPhone还能直接补电。
配置嘛,问界M7这次真下本了:零重力座椅、一键躺平、流媒体内后视镜、后排娱乐屏、冷暖箱、鸿蒙智能座舱、华为音响,乍一听,跟在小区会所搞福利似的,能想到的都给你安排上。你说要啥体验?基本都能覆盖吧,这不是生活仪式感是什么?
说到这,就要说重点了,真正亮眼的是你花二十多万,能得到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现在不少厂家还在琢磨“阉割版”不是给你少个雷达就是不送毫米波,问界M7直接怼你脸上,什么是行业标杆?这就是。华为ADS 4,192线激光雷达加后向D-TOF,再加五个4D毫米波雷达,这还不是堆料?你说没人用得上?啥叫预埋未来,啥叫科技红利,这就是。就算现在咱用不上全套功能,硬件摆在那,后期OTA一升级,直接起飞。这波谁还敢说华为只会玩手机?就汽车智能这块,问界今年的攻势属实是把互联网思路带进造车圈里了。
动力这部分,问界也学聪明了,搞了增程、纯电两种。不想抢充电桩,安心跑长途,增程发动机油电自由切换也能续航千里;要是城市里用,纯电版直接上,单双电机随你选,功率也不拉胯,零百公里加速妥妥的不弱。其实纯电、增程这条思路现在成趋势了,家庭买车,有无充电条件都能无压力入坑。咱别小看这种“多手准备”,这不是给用户选择权么?别像某些合资、燃油车,还想着消费者为“单一动力”买账,现在大家都精了,谁还上你那套。
我是真想追问一句,为什么中国品牌造车能卷到这程度?大家就没点别的路走了吗?其实这背后的核心道理,真就是咱消费市场大、年轻用户精,信息又透明。过去厂家能靠信息差割韭菜,现在互联网信息流通成啥样,一条微博、一个小红书测评刷屏,“谁在抠门”、“谁在偷工减料”立马全网皆知,品牌不敢下狠手坑你。再说,现在中国新能源车企竞争,已经从卷参数卷价格,直接内卷到卷心思和体验了。
你看问界整个M7的产品策划,就是告诉你:“咱都是理性需求……那我就给你全都安排到位。”而且,华为系进入汽车圈后,极大地拉高了大家对智能化的期待值,还没上市的功能也敢承诺“OTA以后给你实现”。“买硬件送未来”还不是打的“信任牌”?可想想也挺扎心,那些动不动20来万能花10000升级激光雷达包、“高级辅助驾驶包”,是不是感觉自己被多割了一把?
当然,我知道,有网友会说了:“厂家那么堆料,能不能把钱省下来多做点底层技术创新?不会早晚是个看壳凉皮?”我不否认堆配置可能带来同质化,但别忘了,这正是消费者最想看到的“优质普惠”。谁不希望花小钱享受大配置,谁不想买个SUV就把所有“面子、里子、科技、舒适”一锅端?中国市场娃就是要“既要又要还要”,说难听点,哪家车厂敢说自己卖20万能配齐?看看问界,这次是真敢!
有件事得挑明,问界M7这么一推新,其实对整个市场是“鲶鱼”作用。卷一卷,让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SUV慌了阵脚,双车道、单车道辅助、激光雷达什么的,都卷下来了。这说明啥?说明一点,咱市场进化速度越来越快,品牌靠的不是忽悠,而是真金白银的产品力和服务。
换句话说,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百花齐放”时代,可谓卷无止境。但这么“卷”,到底好不好?我觉得短期内对消费者是大好事,产品配置越丰富、价格越友好、体验越极致,大家排名前几的品牌只能拼死拼活。但是长远看,真正脱颖而出的,还得靠技术优先、生态逻辑、持续创新。这可不是谁能靠几个月打个价格战就赢得彻底的。
再提个问题,问界M7堆这么多智能化和豪华配置,会不会用几年软件就拉胯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现在主流国产车厂都走服务+OTA,售后和体验几乎24小时在线,毛病比老合资车要省心多了。何况,芯片、操作系统、激光雷达全都自研,外包供应链问题大概率出在海外品牌,那些说“国产智能车不靠谱”的,基本都是十年前的偏见。
如果让我拍板建议,二十多万预算左右想买家用大空间SUV、注重科技配置的人,真值得等等全新问界M7上市正式价格和细节。现在能把5米大车+激光雷达+三屏豪华座舱打包在这价位,别说放在合资车、甚至之前的二线豪华品牌都属于降维打击。到那时候,还买啥油老虎,何苦花冤枉钱?
最后,还是想留个问题,大家觉得中国新能源车企这样拼命“堆配置、卷智能”,这轮红利能持续多久?哪天有厂商受不了了,会不会开始往利润要效益?现在咱享受着产品大升级,别有一天又被市场反噬,重回“配置减配、降标缩水”的老路。你说未来智能车的天花板会有多高?这可真不是写段子就能想明白的。所以,你今天掏钱买车,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别犹豫、别掉队,做自己的“技术首富”才是真的实惠。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