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飞度风头最劲的时候,年轻人买人生第一辆车,十有八九都会考虑飞度。那会儿,想买飞度得提前订,4S店里人流不断,甚至加价才能提车。如今呢?月销75台的尴尬成绩,你仔细一算,全国这么多家店,平均每天最多也就卖仨。这种冷清跟以前比,简直天壤之别。问题是,谁把飞度逼成这样?到底是它自己不争气,还是外头的世界变了?
都说时代变了,咱们买车的逻辑也变了。十年前,飞度啥时候火起来的?你只要有点预算、不想欠贷,省油耐用买菜,不折腾也不心疼。可是现在,不光飞度不香了,整个小型合资燃油车都在外头打酱油,为啥这样?咱一条条捋。
首先,国家这两年对汽车排放的事,真是说变就变。国六B标准一来,像飞度的那种小排量自吸发动机,原来也不是无所不能。你要达标,要么掏钱升级动力总成,要么干脆憋着点用。你这车本来号称“秒天秒地”的加速,结果一升级,动力下降不说,油耗还不敢保证低了。所以,买飞度的那波老粉,发现新飞度开起来和老飞度不一样了,心里头自然打了折扣。
再说政策这块,国家这几年就是大力推电动车,免税、补贴、限牌宽松,弄得大家都琢磨,花同样的钱买电车还是买油车好?尤其一算账,飞度那个价,基本上能买到一辆续航300公里起跳的小电车。城市通勤哪儿都够用,充电比加油便宜太多。以前人们考虑买油车是觉得稳定,现在电动车也越来越靠谱,小车油车慢慢就没人关心了。
你再看看飞度所谓的“优势”,实际上跟以前没法比。空间以前确实牛,什么“空间魔术师”,随便放哪儿都能装。但说实话,那会儿大家独身一族,或者一家仨口顶多带个孩子,4米来长的车勉强够用。如今二胎三胎政策放开,一家五六口说走就走,谁还考虑小车?就算飞度能再“魔术”一点,也不如国产小SUV一上车全家都能坐下。空间这事儿,不是卖小车最大优点了。
而且现在买场车,谁不是挑配置先?国产车这几年配置直接起飞,什么大屏、智能坐控、自动泊车、远程启动,花个八九万,给你配得明明白白。飞度还在那儿八英寸屏幕、一堆塑料件,谁买谁嫌掉价。人家国产电车都玩到自动驾驶辅助了,飞度还是“后视镜加热”,这差距太明显了。大家本来对合资品牌有点信仰,现在连品牌溢价都不愿信了。
关键是消费者心态变了。以前讲究保值,讲究省油、耐造、皮实。现在的90后、00后根本不在乎这套,车开两三年就换,保值率怎么算都不是头号关心的人。你要是车造得科技感强、有智能有设计才是王道。人家国产车动不动就OTA升级,说换就换,外观内饰每年都更新换代,飞度这样现在只能称“小老头买菜车”。外面世界变快,飞度还在老套路里转悠,难怪大家看不上。
还有一个更隐蔽的原因。国产车的品牌认同在年轻人中变强了,你家里大人可能还说日系车省心、合资技术牛,你年轻朋友能不心动比亚迪、小鹏吗?一车三屏、激光雷达、大容量电池包,不晒点科技感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飞度当年鄙视国产,谁知如今被人反超,连年轻人都觉得开飞度是落伍。
这几年,飞度连老本都啃不动了。保值不再高,动力疲软,配置没新意,空间不够大,电动化也跟不上。这么多短板,销量能不上不下吗?其实不仅飞度,一堆日系小车都着急上火,市场份额一跌再跌。合资品牌要是不自己革新,掉队变成常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能不能救?有的,只不过本田得下狠心做变革,不能光靠“改个车标、换套壳”那些花活儿。现在大家光喊电动化没用,你得让消费者真能感受到,花同样的钱买你的车,比买国产电车更值。
比如说,飞度真想翻盘,可以学学MINI、Smart这种思路,走个性化精品路线。不追求空间最大,不拼配置最高,玩设计、玩潮流、玩定制,做年轻人喜欢的都市精品小车。但这个路子不容易,得有创新力,说白了得敢砸钱、砸资源。
还可以考虑干脆把价格打下来,杀进六七万价位,凭借质量和品牌力跟那些国产微电车硬碰。不过真心说,这条路会不会走得远,只能看市场买不买账。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不是谁便宜就买谁,大家都懂配置和体验。
其实说到底,飞度的困境不是一两条路能解决的。政策、市场、消费者、车企自身,全都跟着时代而变。你不改变,就只能在新势力电车和国产品牌的夹缝里越混越惨。这年头做汽车,谁能迎合需求、谁能领先一步,谁才有活下去的机会。适者生存,就是这么个理。
所以飞度,如今倒下不是偶然,也不是命不好,是时代给每辆车都上了一堂“如何转型”的课。你要么听懂了,跟着变,要么等着被淘汰。飞度这次要是还守着老路子,怕是连最后的买菜车都混不下去了。年轻人已经不需要那种简单省油的小车了,厂商要做改变,消费者才能重新把目光转回来。如今什么都变快,车企都得跑得更快,飞度就得再努力才行。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