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过得挺分裂的,和我这种早上还幻想暴富中午就想着还房贷的普通人命运同步共振——海外一口吃成大胖子,国内却像跑步机上的仓鼠,费劲巴拉还原地徘徊。要不是港交所公告和乘联会数据都长了眼,我都怀疑是在看新编“别人的孩子”翻拍版。只不过,这回“别人”是地球另一端的巴西小哥和欧洲老铁。而咱这边,新能源车主默默打开蔚来App,看着价格波动表心跳加速,仿佛在炒股。
先说海外战场,那成绩堪称早恋生涯中的“别人家孩子”典范。拉美、欧洲、东南亚轮番开花。欧洲新车注册猛增225%,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特斯拉。听起来像极了中考考完老师说的话:“你要向比亚迪同学学习!”巴西销量涨60%,比亚迪还有本地工厂,售后配件本地化,修车能像修锅盖一样方便。欧美媒体都开始怀疑人生:难道中国新能源车只是比空气分子便宜,还真有点东西?
比亚迪的海外进化论也简单粗暴——什么“地道新鲜纯正原装带点辣”,全都满足你。球迷刚看完比亚迪赞助西甲,回头一看自家楼下就开了比亚迪4S店。巴西那边工厂关起门来年产15万辆,售后服务和曼妙桑巴一样,溜溜的。卡洛斯同学买台比亚迪,强烈安利“便宜好修省心”,仿佛我们小时候夸旺旺雪饼。欧洲市场就更直接了,特斯拉第一次被比亚迪放在了后排座,电动车江湖换了人,但欧洲邻居们还没反应过来,习惯性地用老眼光看新世界,一开始还想糊弄着讲点“贴牌中国货”的老段子,没想到中国新能源比欧洲的慢炖皮卡更能打。
这套本地化打法,瞄得准打得狠,比亚迪把自己炼成了世界制造局的卷王,手持“本地建厂—性价比—售后无敌”三板斧,把欧美车企打得找不着北。谁还记得十年前“人傻钱多被围猎”的中国买家?现在轮到中国车企在地球反向输出鸡汤。看着中国新能源在海外飞速出圈,只能说世界是个大铁锅,轮流来炒菜。
但说起国内,这剧情秒变东北送暖锅,表面红红火火,实际温度还得靠气氛组硬撑。七月国内新车销量34.4万辆,同比增长0.6%,环比下降8.8%。说得多一点儿,市场整月卖出去119.5万辆,同比还行,但环比也跌5%。这是什么概念?还没等天热,房子冷了、车价降了,中年人和厂商一起迷茫了。要不是销量数字是往上的,我只想给比亚迪送杯枸杞茶:保温杯里泡脚,新能源车里装泪水。
问题出现在哪?不是国内人变懒了,是钱包和神经没那么“激情”了。你看市场价格战,都快把老板娘逼成数学竞赛冠军。单车利润直接拉低到300块一台,这还是在对客户笑脸相迎、购车抽彩票的前提下。补贴退坡那一刻,烧掉超前消费的火花,全员进入观望深水区。太多消费者学会了表面冲动下单,背地暗自对比三家竞品,随时等着哪天再降点。小华同学说海鸥降价降得快,价格波动像南方春天温度,令人精神紧张。终端一价全包,结果换包装的是彩蛋,砍去的是喜感。
为什么国内不好卖?按理说中国地大物博,消费力还凑合,新能源应该一马平川。奈何现在客户看重续航、智能、品牌体验,“价格战”成了选秀淘汰赛,市场抢人比媒婆还殷勤,比亚迪不再稳如老狗。厂家卷研发、卷价格,车主卷预算、卷体验,卷出了新能源大乱炖,本来一个小车,最后搞出一条养生食谱:
第一步,盲订;
第二步,看竞品;
第三步,等降价;
第四步,再看竞品;
第五步,APP抽签抢配置;
第六步,群里打探有没再降;
第七步,朋友劝说看“智驾”;
第八步,“降得差不多了吧”准备交定金;
第九步,爆出新款提前上市,前面全部作废。
比亚迪都快成选秀节目,头部喊着“全球第一”,腰部抱怨奖金太少,尾部直接躺平说卷不动了。市场不是不买账,而是提要求提激情。“你哪款智能驾驶能媲美特斯拉/蔚来?你值不值再无理由降点?”这种灵魂拷问,比起“小王同学考了几分”更让厂商头皮发麻。
回头看看咱们的海外朋友,买辆比亚迪,如同买台小米电饭煲。价格公道,功能全,还能借着朋友吹牛:“你看,这是中国品牌!”售后这东西在中国人眼里是隐形标配,在国外却成了彩蛋福利。“我喜欢比亚迪,真好修还便宜”,卡洛斯的豪爽让人很不适应,毕竟国内车主已经养成了“带元件报价比三家”的精致穷习惯。不求你售后包终生,求你别把新老车型价格一夜倒挂,起码给点心理准备好吗?
反观国内新能源圈,堪比大型“魏玛共和国通货膨胀”现场,昨天还在抢购,明天一看直接跳水,谁下单谁当接盘侠。买个车比办婚礼还纠结,问的是:这是我的人生选择,还是厂家的库存大甩卖?
其实,归根到底,比亚迪的一家欢喜两家愁,是自家战略路线的阿喀琉斯之踵。本地制造、本地售后、本地渠道,照理说无懈可击,但品牌宽泛、车型海量,管理压力更大,养兵千日用兵啥月?国内外同时开卷,这比科举还难出状元。海外圈地还没圈够,国内智能化、高端化的绳索又一圈圈绑上来。手里攥着的是技术、品牌、供应链,面前摆着的是价格、利润和用户口碑这三棵夺命草。
到这份上,行业专家都开始翻旧账:“哎,比亚迪这海外高歌猛进,很大程度全靠本土化配套,供应链一体化和大力营造品牌。”而国内市场,价格战就是“饮鸩止渴”:你喝了口以为能救命,其实加剧内卷。技术本来该投入创新,现在却天天扑火补洞,仿佛新能源行业版的“深夜食堂”。每道新菜背后,是无数主厨与食客的疑问:到底要不要加辣?
理想归理想,现实很魔幻。比亚迪嘴里喊着“出海出海”,其实拼的不是多少艘船,而是客户在岸上能不能安心喝杯饮料。全球市场不是收割机,中国不能当工具人。国内要卷智能体验和品牌高端感,海外要卷本地化和赛事曝光度,每一个环节都考验产业链的“烧脑系数”。相比之下,蔚来拼的是用户社群,小鹏玩的是科技感,理想主打增程黑科技,特斯拉端着老王的金饭碗,价格稳又稳。比亚迪偏要做“价格带全覆盖的机器猫”,每个口袋都能掏出点东西,结果可能什么都多点,什么都不够极致。
用“魏晋风骨”形容新能源行业,是给面子了,现在搞得像唐朝中晚期,连比亚迪都开始“玄学摸底”—买哪款能保证一周后不降价?厂商笑着说终端一价全包,心里泪如泉涌:再这样下去温差都能落进年度营收里。
未来嘛,当然得摆高端局,做世界争宠小能手。2025以后,比亚迪定个小目标,海外要卖80万台,全球要坐稳新能源半壁江山。巴西、泰国工厂继续盖,供应链全国一体化,顺便带IP到每个大洲。国内呢,方程豹扛起高端大旗,智能研发一天一小步,百年一大步,变身全球新势力。到那时,如果还能保持内外双线发力,市场份额和马斯克比比手,才真的不是段子。
说到底,比亚迪海外销量暴涨,国内销量掉链,这不是闹两家宫斗剧,是新能源行业避不开的拦路虎。世界卷的是实际需求和品牌升级,国内卷的是心魔和价格波动。这故事讲到最后,还是那味:你以为比亚迪笑傲江湖,其实他也一边抽着价格战的闷烟,一边望着未来发呆。
你问我怎么看“海内外两条线”?只能说活着就得会分身术。谁没在高速上自信一脚油门,市区一进立马成为龟速示范户。要真问买新能源最看重什么?放心,除了价格,还有没后悔药,毕竟再狠的厂家,也挡不住每天都幻想一夜暴富的消费者。
反正,市场的车轱辘是滚圆的,但咱消费者的小心思,永远是方的。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