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开过或者了解过大众汽车的朋友,都听说过一个词,叫“干式双离合”。
这个东西在汽车圈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有人夸它省油、换挡快,开起来有劲儿;也有人抱怨它在堵车的时候容易出问题,比如顿挫、异响,甚至有时候会突然没力气。
这些争议持续了差不多有十年了,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既然这个变速箱有这么多让人头疼的毛病,为什么大众还一直坚持在用,尤其是在那么多十几万的家用车上,就不愿意换一个省心点的吗?
这背后其实不是技术上的固执,而是一笔非常精明的经济账和市场策略。
要弄明白这件事,我们得先用大白话聊聊这个“双离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传统的自动挡车,我们叫它AT变速箱,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发动机的力量是通过一团粘稠的油传递给轮子的,这种方式很平顺,不容易出错,但中间会损失掉一些力气,就像你隔着一床棉被去推一个人,总感觉有点使不上劲,所以相对费油一些。
而大众的双离合,顾名思义,它里面有两个离合器。
这就好比有两个干活麻利的帮手,一个负责挂1、3、5、7这些单数挡,另一个专门负责2、4、6这些双数挡。
当你用1挡开车的时候,那个负责2挡的帮手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下命令。
你一踩油门,电脑发出指令,两个帮手瞬间完成交接,几乎没有动力中断,所以你会感觉换挡特别快,车子加速很利索,有一种直接的推背感。
而且因为它是硬连接,动力传递很直接,中间的损耗非常小,这就带来了它最核心的优点——省油。
这一点对于厂家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现在全球对汽车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油耗低一点,厂家就能更容易达标,避免巨额的罚款。
优点听起来很美好,那问题出在哪呢?
关键就在“干式”这两个字上。
所谓干式,就是说它那两个离合器在工作的时候,是在空气里直接摩擦的,没有专门的油液来给它降温。
这在路况好的地方,比如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车子跑得飞快,挡位很稳定,换挡次数也不多,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可一旦把车开到我们国内大城市的早晚高峰,情况就完全变了。
想象一下,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车子走走停停,时速经常在10公里上下徘徊。
这时候变速箱就非常尴尬,它一直在1挡和2挡之间犹豫不决,离合器片也就不停地在半分离半结合的状态下反复摩擦。
这个过程就像你用两只手掌心对着快速摩擦一样,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热量积攒多了,又没有油液来有效降温,温度就会急剧升高。
变速箱的电脑为了保护自己不被烧坏,就会启动一个保护程序,限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让你感觉车子突然“没劲”了,甚至在仪表盘上出现一个警告灯。
这就是很多车主抱怨的“过热保护”问题。
那些顿挫感和咔咔的异响,很多时候也是因为高温导致部件工作不顺畅或者磨损加剧造成的。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问,既然知道在中国这种拥堵环境下它会“水土不服”,大众为什么不改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字:钱。
造一台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的成本,要比造一台传统的AT变速箱或者散热效果更好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便宜不少。
干式双离合的结构相对简单,零件数量少,特别是省掉了湿式双离合那套复杂的油泵、油路和散热器系统,也省掉了传统AT变速箱里那个技术复杂、成本高昂的液力变矩器。
对于大众这样一年在全球卖出几百万辆车的企业来说,每台车在变速箱上节省一两千块钱的成本,那总的利润就会增加一个天文数字。
这笔账,任何一个精明的商人都会算。
其次,这也是一个战略自主权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那批AT变速箱,核心技术和主要市场都掌握在日本的爱信、德国的采埃孚这些公司手里。
如果大众全面采购别人的变速箱,不仅在价格上没有主动权,更等于把自家产品的核心部件命脉交到了别人手里,这是任何一个大车企都不能接受的。
而双离合是大众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技术,从设计、改进到生产节奏,都由自己说了算,不受制于人。
至于为什么不用散热更好的湿式双离合呢?
湿式双离合因为多了一套油冷系统,成本更高,结构也更复杂,所以大众通常把它用在像迈腾、帕萨特这些价格更高、发动机扭矩更大的车型上。
而在十几万这个竞争最激烈的家用车市场,成本控制是第一位的,干式双离合的成本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大众的策略其实是一种权衡。
它用一部分用户在极端拥堵路况下可能遇到的不佳体验,换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显著的省油效果以及技术的自主可控。
当然,大众也并非完全不作为。
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对干式双离合进行改进,比如使用更耐高温的摩擦材料,优化变速箱的控制电脑程序,让它在低速跟车时更聪明、更平顺,过热的临界点也提高了很多。
所以,现在新款大众车上的干式双离合,相比十年前的第一代产品,在可靠性和平顺性上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它的物理结构决定了它“怕热”的根本特性是无法彻底改变的。
因此,大众也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应对这个问题,那就是在用户手册里“提醒”车主。
比如建议在严重堵车时,切换到手动模式,把挡位固定在1挡,以减少离合器的反复摩擦;建议长时间等红灯时挂入N挡(空挡),让离合器得到休息。
这其实就等于告诉消费者,我这个自动挡变速箱在某些情况下有它的“脾气”,需要你调整一下你的驾驶习惯来适应它。
这对于追求省心方便的自动挡车主来说,确实增加了一些额外的操作负担。
总的来说,大众坚持使用干式双离合,是一个综合了成本、油耗、法规和市场战略的商业决策。
它不是不知道问题所在,而是在现阶段,对于它庞大的家用车产品线来说,这依然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择。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在决定买不买搭载干式双离合的车型时,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车情况来判断。
如果你的日常通勤路线就是城市里最堵的那几条路,每天都要经历长时间的低速蠕行,那选择它之前确实要三思,要做好需要适应它特性的心理准备。
但如果你的用车环境主要是郊区、国道或者高速公路,堵车情况很少,而且你比较喜欢那种动力直接、换挡干脆的驾驶感受,那么经过多年优化的新款干式双离合,其体验会好很多,省油的优点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买车前,别只看广告宣传的“德味”和“驾驶乐趣”,多想想自己每天脚下走的路,才是最实在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