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出C400 GT的价格变动,心里那点小激动就难以抑制。好像打开了某个虚拟宝箱一样,五万多带回家,这事真是突如其来。联想到去年年底,开凭着那点微乎其微的折扣买车的朋友,现在还在安慰自己买早了。你知道的,宝马的价格一直都是稳扎稳打,除非换了新款,否则不大可能大规模降价。没想到这次会变得这么贴心。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看见去年那个朋友的购车票据,标着88,000元骨架价,配上少许优惠,实际到手可能不到80,累计下来还真挺心疼。现在五万块,入手C400 GT,差不多是当年折算秒杀初期优惠的价了。估算:如果按整车六年的折旧,平摊到百公里大概5毛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燃油和养护还得算进去,千公里成本估计在45~50元,又算什么呢?反正比那个时候的心理压力轻多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真正让人觉得凉快的,是这个价格背后真实的供应链策略。宝马其实挺聪明的。你可以理解为,他们的仓库堆得像瓜果蔬菜市场。库存清货不仅只是把车卖掉那么简单,更像是在用价格排队,腾出空间,等待下一季新品推出。这里面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宝马愿意割韭菜而不是选择涨价?嗯,可能的是市场份额的压力吧。老是被雅马哈、飞鹰、甚至本田这样的平价货压着,降价其实也是子虚乌有的逆袭。你知道的,研发的成本,供应链的弯曲,车型的升级,这些都像一条条扭曲缠绕的线,越弄越乱。
我曾经以为宝马的策略会更稳,或者说不会像这些暴跌的价格,但看着这场清仓大戏,我又不得不怀疑真诚二字是不是只剩下店里挂着的牌子。身边朋友调侃:其实就是看谁的腰包紧,谁能熬到车终于差不多变成二手+优惠套餐的时候。问你一句,宝马是不是越来越像卖价的大厂了?还是说,这只是一场价格战背后的迷雾?这是我自己都在开始摇摆的疑问。
这里面有个细节——我刚才翻了相册,看见自己去年在某店拍的C400 GT卡片,底部标着限量优惠,那会儿也就比原价少了两三千。嗯,可能其实那就是最后的尾巴了。中国市场你说真看得透吗?我觉得,终究还是一种折衷。消费者短期被诱惑,长期被价格压抑。你会不会觉得,买车其实就是这样一场智商比拼?谁能在褪去潮流面具后,还能用最省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款。
再跑远点——对比宝马跟一些国产品牌,现在的差异就在于:国产车在价格敏感性上显得更老辣。但提到配置和口碑,还是得说,宝马的用料和技术,确实在别的品牌里占有一定优势。你曾想过,宝马的研发投入其实是用生活比喻最合适吗?就像炒菜,要调料得恰到好处,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你买到一辆宝马,就像吃到一碗精心调味的菜,虽然会贵点,但巧妙的味道总能让人觉得值。
反过来讲,我还在问:那这次降价,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人说,宝马是在用诚意打市场——真没细想过,一台车能降这么多,难道只是仓库堆积太多?还是厂商投降了?我猜:其实也有点理性。他们可能就是希望,通过换个姿态,把价格拉低一点,维持销量,然后等新款真到来时,再用新鲜感引爆市场。
这个新款究竟会否如预期?我先说这我没有太多底气承诺,但我觉得,拿说服自己这样的想法,至少还能多打个盹。留白是:下个月,到底会不会出现一波终极优惠?谁知道呢。只要经销商还能再挂出点老款促销的旗帜,就意味着市场还没完全收官。
我经常想,面对这些家伙,咱们普通用户还是挺有得搞。毕竟,能省一万五,踩着折扣入手,心里那点小天平就会偏向赚到了。但是真的买吗?说不准,这价格之后可能就再也买不到。又或者,它只是宝马折衷的一次市场试探。
到底,下一次你会不会冲动一把?看着那台刚刚降价的C400 GT,心里那点肉欲是不是又被激发了?我想起一个身边说过的话,买车就是买个心情,那你说,这次的价格腰斩,是不是也能让咱们的心情升一升?
宝马用一贯的真诚在换取市场份额,这个节奏,谁又能说得准?它就像你厨房里的一瓶老油,虽然用得不少,但还觉得还行。只不过这油变得调味很多了,意犹未尽。你会不会考虑趁着这次抄底再出手?或者,依然犹豫得像看电影那样拖着?
全部评论 (0)